白洋淀边城 · 信笺【17】
时间走得真快!又是一年岁末之月了。这是我的感觉。其实,时间本身是自有其节律的。
一年终了,就是一个历史篇章的完形。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即将过去的一年呢?其中,关键是一个思想性质的“看”字。
展开书卷,胡适先生的《乐观看中国》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这样一个短篇,是发表于1935年3月的,是为胡适先生思想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改革变迁的——“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在抛弃很多传统恶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已成功废除缠足。要知道,至少一千年来,缠足一直是中国妇女可怕的梦魇。”在此文,胡适先生是以“妇女解放”为典型例子而“乐观看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无疑,这是一种“历史唯物论”,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历史的方法——基于历史的发展性思维。
我读完此文后思想:肉身上的“缠足”确实是成功废除了,但思想上的“缠足”呢?——“裹足不前”恐怕是始终存在于人生中的吧?
我以为,思想上的“裹足不前”是比身体上的“缠足”更为要害的,尤其在温饱富裕后的今天。
“看”自己即将过去的2019年,我又想起了胡适先生的一句箴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以为,这是世界变迁发展的真理,这是改革的最心声,也是人生发展的真谛所在。
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人生之镜鉴,“看”自己走过的2019年,可欣慰的是,自己在总体上是没有“裹足不前”的——全年创作发布千篇以上文章,该是一种“鸣而不默”,也当是无愧的。但“鸣声”不高不强,则一定是自己或观念、或方法、或作为上还有“裹足不前”的存在,这在自己2020年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生步履中,是要切中要害地加以解决的。
沉静地思想自己,我确认:“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就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自己最为“乐观”的一种人生形态与样式。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我“看”则是一种“自己反抗自己命运”的“不甘心”,——我所丰富拥有的,正是这种“不甘心”,不甘心于“庸碌无为”的人生形态与样式。
同时代的思想者,总是或有相同的精神气质与人生气象的。胡适先生与鲁迅先生为同时代思想者,亦曾为文友。因而,胡适先生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在我看来,与鲁迅先生的“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是“异曲同工”的,所以,就都成为了我的精神气质,也是我的实际人生作为——2019年如此,2020年更要加强地如此作为。若在2020年如是地把自己作为得更好,是必须要加入胡适先生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其与鲁迅先生的“壕堑战”该是又有一种“同气”吧?
我这样的写,就算是致过去的2019年的自己,并即将开始的2020年的自己,一信两用吧!
止笔,思想不止
恂达
2019年12月7日,于白洋淀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