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古代文化

千年诗篇传沧海 万里雄关铸青山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147人  汤河水
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脚下,绵延燕山之间,座落着历史名城山海关。登上巍峨壮丽的“天下第一关”城楼,南望渤海,烟波浩渺。北眺长城,壁垒森严,风光秀丽,异景奇山。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诗情画意,百卷天下,无数英勇名将抒发爱国情怀,浩气中天。

历史重城山海关,

两京锁钥古道寒。

威武英名今尚在,

雅客诗篇万古传。

纳兰性德

一 纳兰性德与《长相思》

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随从皇帝到关外谒陵并祭祀,由京城往山海关途中写了一首词《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上阕状物写景,拍节顿挫,反映了旅途艰辛和寂寞。下阕即景抒情,整夜风雪不断,一更更过去,听着军中的击柝声久久不能入睡,真希望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婉转道出了纳兰性德的思妻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词

读这首词,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清朝皇帝路经山海关的空前盛况。据《临榆县志》记载,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个皇帝到关外谒陵和祭祀长白山活动,途径山海关就有九次。时间都选在深秋或初冬,那时农事已毕,适于巡兴。清帝率文武百官和护驾亲兵,车水马龙,列队东行。一路上旌旗蔽空,连营扎寨,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好不威风。这些皇帝每次都要在山海关盘桓几天,北登角山寺,南临澄海楼,赐宴赋诗,群臣应和,附会风雅。

戚继光的词

二 爱国名将戚继光的《镇东楼》

楼前风物隔辽西,日暮凭栏望欲迷。

禹贡万年归紫极,奉城千里静雕题。

蓬灜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

为问青牛能复渡,愿从仙吏授刀圭。

戚继光

戚继光为明代爱国将领、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隆平元年十二月,戚继光奉调北上为蓟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总理练兵及边防。在长城沿线增筑敌台1017座;修筑老龙头城墙进海七丈;要隘地方修了长城复线,建筑烽燉,使一千二百里长的国防线面貌大为改观。

戚继光

《镇东楼》是一首言志的近体七律诗。是戚继光登临山海关东门城楼的即景抒怀之作。首先写了登楼观远:城门的那一边就是辽西,傍晚快要日落的时候凭栏眺望远方,只见一片迷茫。这是我们的国土,国家的版图不能缺损,所有来犯的外夷必当扫净!结合前面两句,意思非常明白:日落登楼,眺望辽西,烟雾迷茫中不知隐藏多少杀机。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喊出了保卫祖国,扫净强虏的心声。下四句意思是说:看海,看天,仙境离此不远,如果能有青牛来载我,就骑着它成仙去了。

这首诗,写得豪气奔腾,越凡脱俗,格调极高,完全表现了一个爱国名族将领的英雄气度与广阔心胸。

三 明清两代关于山海关的古诗词

闵的诗《山海关》

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词,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旖旎秀美、风景如画的瑰丽景色。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抒发了人生易老、护国任重道远,壮志未酬的感慨。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三十六句,前十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间十六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十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自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王模《榆关》)。


清代中叶之后,有些描写山海关的诗词连带着时代风云。如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思想家魏源的《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还有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巍峨奇丽的景观以及军事历史和背景遗留。勾勒出明清近代山海关不同时期令人回味的历史画卷。

雄伟壮观的山海关,山势险峻,风光秀美,重关锁隘,万夫莫开。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将流传千载,永远屹立在中国宏伟的蓝图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