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南海——为《新泰文化》推出“南海诗群”而作 吴彪华
2017-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吴荣强


诗意南海
——为《新泰文化》推出“南海诗群”而作
吴彪华
南海地域,因频临我国最大最深之边缘海洋而得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广州总管府,十年(590年)以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置南海县,隶广州总管府。后又称为省会附邑,居南国外贸前沿,是国内率先突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上商品经济的地区之一。有“南海盛衣冠”、广东“首府首县”之称。
南海自古擅诗名。元末明初,县人王佐与孙蕡等结诗社于南园(现广州文德南路),开抗风轩以延诗友,共扬诗艺。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海内名儒学者、诗人在九江、西樵山、佛山镇等地结社雅集,如明万历年间建于九江睡牛山下的雅言社、明天启年间建于象山麓正觉寺中的象山诗社、清康熙年间建于佛山镇的汾江诗社、清乾隆年间建于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中的漱芳诗社、清嘉庆年间建于西樵山白云洞白云书室中的云磵诗社、清光绪建于佛山镇的春秋吟社、民国3年(1914年)建于佛山镇的龙塘诗社、20世纪30年代建于佛山镇的东山诗社等,使南海县成为文风鼎盛,人才荟萃的文化之乡。
南海自古又是歌谣之地,孕育出无数优秀诗人。吴旦是南园后五子之一,诗主清新俊逸。邝露向被誉为“旷代仙才”,为诗多感时伤乱,得《楚辞》遗意,意境深窈,充满浪漫主义精神。梁佩兰诗以七言乐府见长,写了不少明末清初民间遭逢疾苦的佳作。程可则,被称为“岭南七子”和“海内八家”,其诗被尊为清代“开国元音”。何梦瑶,为诗清贵卓炼,早年以竹枝词而受到惠士奇的称赞,与顺德罗天尺、苏珥在广州结南香诗社,一时称盛。谢兰生,为诗浑厚博大,诗作与香山(今中山)黄培芳齐名。朱次琦,论诗主张“性情、学藉、兴致”三者俱备,其弟子康有为评其诗“精警雄奇,晚而淡雅”。康有为,主张诗歌要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全新的艺术境界,他变法前的诗作意境开阔,笔势豪纵,词语瑰丽,富于革新精神,又与黄遵宪一起掀起了清末的“诗界革命”。冼玉清,被誉为“广东才女”,治史兼诗,诗作屡受诗家陈三立和学者陈寅恪守的称赞。等等。“南海博物馆丛书”之《南海诗征》,共收录了汉代至明、清、近代427位南海籍文人的诗作3500首。可见,南海诗人既众且又出众。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双百”方针的重新确定和切实贯彻,南海的诗社如雨后春笋,西樵诗社、南海诗社、蟾龙诗社、罗村诗社、平洲诗社、灵洲诗社、叠溪诗社、南海电大仲夏诗社等多个诗社相继成立。近年,又成立了丹灶延香诗社、九江诗词学会和南海玉清诗社,复办了《九曲溪》诗刊和创刊了《南海潮》诗刊,诗歌在南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肥沃的、富有诗意的土壤里,南海诗人迅速成长。黄一波、曾欣兰、方羡洲、亚明、郭杰广、梁协平、蓝子华、黄观水、何伟鹏、黎铭光、吴荣强等一大批诗人活跃于省内外诗坛,并崭露头角,而女诗人群体也不甘示弱,刘玉婷、竹子、海美蓝、严婉儿、梁玉珊、荷也、言语、宁晓欣、朱洋芳、罗茜等女诗人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以矫健的身姿行走于诗意南海的大地上,喊出了打造“诗歌之城”的号子!
感谢《新泰文化》为南海诗人敞开一片诗意的天空!虽然这只是南海诗群里其中的一部分,但同样熠熠生辉,映照诗意大地。
是为序。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佛山市南海区文联主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