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碎碎念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心i
父亲节前一天,跟老公一起看了"我和我的父辈",吴京饰演的角色对儿子的爱,一直疏于表达,这可能是大多数父亲对儿子的状态。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式的父亲对儿子父爱,更多的是严厉的,彰显父权地位的,由上而下的。他们很少考虑孩子的感情和感受,很多父母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却不知道在这种"爱"的情感下,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痛和叛逆。
电影"吴京和儿子"的最后一次对话,是敞开心扉的内心流露,也是最直接的一次爱的交流,父亲终于用言行表达了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对于儿子生命的珍重。父亲采了艾叶,提醒儿子给伤口消毒,行动上的表达的同时,语言上也不吝啬,感觉在那一刻他们彼此互相都懂了对方。儿子内心对于缺少父爱的伤痛也释放和宽恕。
不羞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需要把心打开,爱来自更高层次,它那穿透力的光自然由内而外的散发。
在另一段故事中,黄轩饰演的则是一位非常乐观和积极的父亲。儿子跟小伙伴打架,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揍一顿。但黄轩这个父亲,假装打孩子,却抽在自己身上,他并没有质问孩子原因,用这种父爱,调和着儿子与妻子的微妙关系。在聊天中得知,儿子是因为同学说他爸爸会被炸死,才和同学生气打架的。
其实小孩子的很多行为,其背后总有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武断地将结果贴上某些标签,比如和同学打架就是没有家教,不懂礼让……觉得给父母丢人,让父母没有面子,那终将失去与孩子内心的交流。而这种旧有模式可能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模式,因为很多父亲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长大的。
我们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