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戴维森论信念的本体论与逻辑形式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花斯基

这篇文章是偶然发现的。本来不在计划中,但和我已经写出来的某些内容实在有太多共同之处,忍不住就读了。

昨天翻出来,今天才读完,然后做笔记又花了四个番茄,160分钟,六千多字,某些内容翻译加自己的想法,论文里可以直接用,就不在网上贴了,免得被查重。

概括总结一下。以前X老师调侃说Hacker写的东西很无聊,虽然他是维特根斯坦权威我们都会引他。最近几次读他的东西的确有类似的感受。他写戴维森用的也完全是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风格,少有深入的元语言论证,多数时候都是用对象语言来举例子,希望读者自行领悟这些例子里的深刻含义。维特这么做我们能忍,因为他有一些天才的创见,但后面的哲学家不应该重复用这种方式。更何况Hacker不光是零敲碎打,有时候简直让你感觉是絮絮叨叨。

当然他这篇文章的一些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要不怎么说和我思路有共同之处,囧。

之前我反驳戴维森的“行动的理由即原因”,其中一个思路就是认为,理由是由信念等命题态度刻画的,而我们一旦深入反思这些命题态度的本体论地位,就会发现它们难以在严格的意义上充当(戴维森本体论框架中的)“原因”。而用到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Witt.在《纸条集》里对“真持续性”(genuine duration)的分析。这个思路其实是在Malcom那里看到的,他在1984年和Armstrong合写的一本书里,用这个性质来反驳信念作为“心理状态”的本体论地位。

1. 信念与心理状态

Hacker这篇文章第1节“信念与心理状态”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也是用真持续性来攻击信念作为状态。不过他还加了一些进一步的区别,比如:

所以这一节论证了信念不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因而信念个例也就不可能同一于某个脑状态。

但这里我的问题是,“状态”这个概念,在戴维森的“事件本体论”中究竟有什么地位?如果我们只是把“信念作为一个心理状态,个例同一于某个脑状态”这个主张归给某个功能主义者,这是没问题的。比如Malcom那里论证这一点,讨论语境就是单纯地与Armstrong这样的功能主义对话。但问题是,戴维森有个很独特的“事件本体论”背景,那么“状态”这东西,在他的事件本体论框架中究竟处在什么位置?这是让我感到吃不准的。而Hacker也完全没考虑这个问题。

2. 信念和倾向

Hacker第2节论证了信念甚至也不是倾向(disposition)。这下就更好玩了。我当时也花了不少篇幅讨论命题态度和倾向的关系,但文本依据主要是戴维森早期那篇ARC,而我对戴维森立场的解读是,他在对“逻辑关联论证”的回应中,恰恰是试图论证信念“并不单纯是倾向”。

Hacker的文本依据是FPA("First-person authority"),但他给页码是期刊版,我手上没有,只有文集版,幸好可以全文搜索,戴维森这篇文章里只有一处提到disposition:

Though there is first person authority with respect to beliefs and other prepositional attitudes, error is possible; this follow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attitudes are dispositions that manifest themselves in various ways, and over a span of time. Error is possible; so is doubt. So we do not always have indubitable or certain knowledge of our own attitudes. Nor are our claims about our own attitudes incorrigible. It is possible for the evidence available to others to overthrow self-judgements.

这显然不是在做本体论界定,而是仅仅描述说这些态度的某种特征。抓住这么一丁点文本就搞事情不好吧。

国内也有学者将戴维森的信念解读成倾向的,2014年发在某顶尖期刊上,我当时看了嗤之以鼻。

不过这个问题本身确实足够重要(倾向性概念近些年讨论很多,本身就是个有趣的问题)。尽管Hacker可能误解了戴维森对信念与倾向性之间关系的看法,但他对人类倾向性概念的某些分析还是很有帮助。

Hacker这一节区分了三种真正的人类倾向性,并认为每一种都和作为倾向性的“相信”不同,因此得出结论说信念不可能是倾向性。

对他的这些具体分析,我同样认为有很多不透彻的地方,但是他这些成问题的分析还是很有启发,让我看到一些自己之前的分析忽略的角度。

3. 论信念语句的逻辑形式

这一节有不少地方我没看懂,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Hacker这一节假想中对话的戴维森文本不是很熟悉。也没时间再去重新细读那些文本(等我有时间了哼……)。

我只熟悉戴维森论行动语句的逻辑形式,至于信念语句的逻辑形式……戴维森论过这个东西吗??完全没注意啊?!

有一部分戴维森观点是引自Guttenplan编的那本词条式的心灵哲学手册,里面的Davidson词条(戴维森自己写的)。前几天刚好整理过这本书,临时翻了一下,的确有必要等有时间认真读一遍(又是TMD有时间)。

Guttenplan, S.,(Ed.), 1994,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ind (Blackwell Companions to Philosophy)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戴维森在这个词条里倒是明确说了:命题态度语句是关系性的,将人与命题语句所specify的某个实体联系在一起;具有一个命题态度就是处在一种状态里【p. 232】。这样一来Hacker这一节的反驳应该是靠谱的(至少不是在打草靶子)。但总体上对他的论证没有太大把握。不过他给出的某些例子很有意思,重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请继续反思

大致上可以这么理解,这一节要论证的是“命题态度”这个概念也是成问题的,态度并不是针对命题的态度,而是针对某些对象或事实。

【1.5个番茄,60分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