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思维课”背后的故事!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同志

大家都知道,我们“演说家是我”社群,在演讲这件事上,有一个黄金三角:

开放麦(自由演讲)→争霸赛(演讲比赛)→即兴演讲

它们中间有一个内核,就是《演讲思维课》。对,《演讲思维课》是这个黄金三角的核心。

1.《演讲思维课》是什么?

这门“课”不是教材、不是授课,而是把每个月会员们在演讲中,产生的一些灵感、启发、方法、故事、技巧……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封装起来,像做一门课一样,让它们不再是碎片化的呈现,而是成为一种系统。

我们演讲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演讲思维课》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系统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所以,《演讲思维课》不是一个人的演讲,而是大家智慧的“众创空间”。

2.为什么要做《演讲思维课》?

去年的时候,我们的活动特别简单,就两个内容:

开放麦+演讲大赛

在一次活动后,会员复盘环节,一个会员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这个演讲活动,它的服务优势是什么呢?”

“服务”?“优势”?

我想了想说,我们的服务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演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是大家的演讲陪练;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些企业家,作为大赛活动的评委,给参与者更好的仪式感和体验感;我们每次演讲,还为演讲者录制视频,便于他们自我复盘。

当我说完这些,我是真心觉得我们的活动挺不错的。

可是,这位会员淡淡地说了一句:

“这些难道不是你们应该做的吗?”

“即使你说的这些,你们做的也不好。比如,别人社群有专人拍照,可能他们活动不怎么样,但他们把来参加活动的人拍的美美哒,这也是亮点。你们只是随意用手机拍照,而且拍的还很丑。另外,你们的活动组织上也有问题……”

这位会员提的意见,几乎句句都戳中我们的软肋。所以说,复盘很重要,多听用户的意见很重要,他们会让你更清醒地认识到你的不足。

当然,他提的很多建议,有的因为人手原因,并不能马上解决,比如摄影的问题。

但我认为,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社群是一个内容社群,那么“好内容”必须是最重要的。只有当你的内容足够好,其它环节即使只有60分,用户也不会太在意。所以,这些锦上添花的改进,可以慢慢改进。

但这位会员的那句:

“这些难道不是你们应该做的吗?”

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还是觉得有一些心虚。

我不由想起了我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告诉我,你要想做好职场,一定要掌握职场三段论:

1.你有什么?
2.你要什么?
3.你凭什么?

对啊,我们社群有什么?我们社群要什么?我们社群凭什么?

我想过很多,但每当想到那句:

“这些难道不是你们应该做的吗?”

我就汗颜,原来这些根本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卖车的叫老纪的人,他说了一句话:

“同行已经做了的服务,就不是服务,而是义务。只有同行还没有做的,才是服务。”

这段话简直让我醍醐灌顶。

原来我一直在做的都是义务啊!

那我们的服务在哪里?

我们到底有没有服务?

我们到底能为会员提供什么服务?

1.我们社群凭什么?

别人都在做的事,只是我们的基础;别人没有做的事,才是我们的机会。

那么别人的活动存在问题吗?

有问题,就是活动中的输出,都比较碎片化的,很少有人对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那我们社群能不能去做这些事?

2.我们社群要什么?

我们需要让参加活动的人,对我们产生信任。

那么,我们做了什么事,才能让别人产生信任?

一定要做一些接地气,但又与众不同的事。

什么事接地气?

别人都在做的事,一定是接地气的。

别人都在做,那怎么与众不同?

就是把别人都在做的事,做的更细,最好做到别人抄不了。

3.我们社群凭什么?

我们必须用真诚和努力,用思考和实践,为用户交付价值,做到真正的服务。

于是,《演讲思维课》诞生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演讲思维课》不是一个人在讲课,也不是几个人在听课,而是一群人在创造课。

演讲不重要,创造演讲才重要。

当大家不断完成,输入→输出→复盘→再输出,形成一个一个学习闭环,而不再是零碎的演讲,把“默会知识”变成“共享知识”。

当一群人一起在做这样一件有创造力的事,而且是一群人长期的一起做这样一件有创造力的事,它的力量是惊人的。

今天,@杨珺惠 说这个活动一定要坚持下去。非常感谢她的鼓励。

对,如果有一天,“演说家是我”这个社群真的能成,一定是大家都希望它能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