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嘉浜路(第一段)
(拆分成三段更,第一段)
我站在肇嘉浜路南侧的人行道上,抬头看着枫林大楼。
这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楼,小二十层,灰黄灰黄的,东西狭长。每层都开了大量的窗洞,装着向外推的平开窗。洞与洞隔着墙,三对窗一洞,两扇窗一对。大部分窗户都关着,倒映出了冬日晴天的蓝色一片。整体看去,颜色逐层交替,倒也规律、好看。透过那寥寥打开的窗子,我看到了里面的白墙。
我就是来看这白墙的——或者说,看这白墙是不是走廊边上的。我就是来找走廊的。目光透过那些蓝色,里面似乎仍然是白墙一片。
我赶紧走到大楼南侧,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遮阳篷,晾衣杆也伸出长长一段,床单、衣服一片,太阳晒得正好——另一侧却只有不多的空调室外机、一些软质通风管。
那么,那边的很可能就是走廊了。
我高兴得按捺不住了,又回到楼北侧。楼下有施工队进进出出,为了省事儿,把楼道口的门用路障抵住,留了个小缝。
只两三分钟,我就到了15楼。确实如我想的那样,大楼北侧是条走廊,水泥地、两侧墙涂白、北墙开平开窗,黑漆细铁框装着块普通玻璃。走廊不长,朝东走过拐角,朝南不走一截,拐角复向东。旧木桌子、老自行车靠着墙,落满了灰,盆中植物静静地站着。
没有人。
几扇平开窗打开,灌进了呼呼的风。我溜达了会儿,就停在第一个拐角那儿,正对着朝东的第一扇窗,看肇嘉浜路宽阔的街景。十五层的高度,在肇嘉浜路两侧既不算高,也不算矮,也因为这个视角,肇嘉浜路两侧塔楼、矮楼错落有致。远处浦东那几幢摩天楼也将要融入蓝天里;近处,肇嘉浜路宽阔的身躯从视野的左下侧缓缓铺开,消失在正前方一群大楼中。路中的大片树林在这片钢筋水泥里甚是惹眼,以深绿为底色,蘸了点儿银杏黄。太阳光温柔地洒在楼身、照在路面,画面十分漂亮。
咔。
我是很早就想拍下肇嘉浜路的远眺图了。公司之前在伊泰利大厦1号楼的24层,坐在肇嘉浜路北侧,窗子有朝北的,有朝东的。我的办公桌离朝东的那几扇近,就经常站起来看着窗外的大厦。24楼在肇嘉浜路两侧也算高层了,幢幢塔楼耸立,那些矮楼几被掩完,目之所及,楼似连成一片。而肇嘉浜路却太过宽敞,在密集的楼群里拨开了口子,蜿蜒向东。
我最喜欢看雨雾天气的窗外。天边大抵是一层云,渲染了一片的阴沉沉。高空雾气弥漫,氤氲一片。两侧高楼紧连,连成山崖;而肇嘉浜路,化作谷底。我站在崖边看着这一切,甚感震撼。
但是公司的窗子却是于拍照很难的上悬窗——只能从窗框的下部朝外推开条缝,大风倒是很容易灌进来,可单反伸出去就很为难;隔着窗子拍,那些污渍又很惹人烦。久而久之,我也有些急。
急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一处高层的平开窗、推拉窗,能让你蜷着胳膊、端稳相机,就算是急出花儿来,又能怎样呢?
所以我一直在找那种公共楼道能通向墙的楼房。塔楼是几无可能的,而肇嘉浜路偏偏又是塔楼多。直到这次细细盯了枫林大楼看,才恍然发现,上下班都能看到的大楼竟如此符合。
公司没搬家前,出了地铁肇嘉浜路站的2号口,我上下班都要在肇嘉浜路走上一小段。作为一条西起徐家汇商圈、东到打浦桥一带的核心双向干道,这条路很宽。就一侧方向而言,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条机动车道——在路口,往往是5、6条——依次排开。港湾式公交站摆了三五花钵,一趟趟985路、42路缓缓开出。南北两向隔以一片宽阔的绿化带,秋冬之际,香樟、玉兰,斜枝乱杈、交相掩映;银杏、红槭,黄叶红叶、竞相争彩。水泥小平房坐落其中,密密麻麻爬满了藤蔓,只露出门洞、窗孔,沉默安静。
我刚来上海的那阵子,路中绿化带竖起了施工隔离带;拆掉它,就露出了整整齐齐的花草,一品红一簇,石竹一片,麦冬一团。后来,上海进入秋冬,早晚也是很凉了,草叶、花瓣上透亮的泪珠,很是讨喜。斑马线也借道绿化带,将草地切割,笔直的小路、圆弧状的花坛,营造了良好的线条感。
高低交错的建筑陈列于肇嘉浜路两侧,甚至在路里面:路北侧高安公寓附近,部分西行车道继续向西北绕成折线,不长一段,再闭合到西行车道。这北侧肇嘉浜路的内部圈出了一处孤岛,矗立着高矮不一的大楼。
肇嘉浜路现今高楼林立,而这一切的形成,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
往前,肇嘉浜路……(下接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