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散记(一)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10人
倚然君
一条湘江河贯穿不大不小的黔北名城遵义,两岸绿树成荫一直蔓延到了望远的山谷里,沿江有数十座石孔桥廊,倒影在清澈的水里,恰似几千里外的水秀江南。这些日子里,在遵义众多优美步行线路的选择中,走得最多的当属沿江的这条线路了,顺江而下,砖石砌就的宽阔的林阴道,三、五公里的行程就跟风儿吹过一样,通体都是舒畅和惬意。遵义城不算太大,从岳母家住的城北往城中心丁字口去,途经南方电网、三角公园、遵义师院、高桥、遵义医院、红军山公园大门口、凤凰山体育场、遵义市公园(包括附近的市委宾馆、红军街、遵义会议会址)等等,往往沿途风光还没来得及细揽,人已到了繁华闹市的中心地带。
与大都市相比,遵义肯定只能算是小城了,尽管这里的政府还在雄心勃勃的打造二百万人口的大市。其实小城自有小城的妙处,来了的,住上了一阵子,就能够体味到个中滋味。人没那么多,生活起来必定会少了很多的"弯弯绕",开放程度没那么高,恰恰把浓浓的乡土人情保留了下来,让人感觉心灵滋润不那么累。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最能反映其文明的程度,据说,遵义是国内人行横道线"机动车必须让人"执法最严的城市,以至很多的外地车来此都"喊冤叫屈",但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人身安全。遵义的百姓生活也有如相聚不算太远的成都、重庆,吃喝玩乐为男女老少津津乐道,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几乎就是麻将声一片,什么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统统都被稀里哗啦了去。
遵义的这座城市,与国内的其它城市相比,也许微不足道,也许不值一谈,但并不妨碍这里的人有滋有味的活着。这些年,很多年轻的后生也冲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一番历练,一番纠结之后,又回到了生养的地方。何故?不想,不愿,难舍。在互联网的时代,哪里不都是世界?甭管天下有多少好吃的,哪能敌得过家乡的羊肉粉?在人情冷落的社会里,哪里有家乡纯朴厚道的人暖我心?这样的一些思路想法虽无"鸿鹄之志,"但也无不出自于内心的真实,无不代表着"小地方人"骨子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