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憩园》(二)
2021-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鸿蒙沐阳
《憩园》最后通过寒儿的回忆,让杨家故事真相大白。这正是作者对读者的有意导向,发现模式下主人公的视角被屏蔽,多重叙述又真伪难辨,此时作者的倾向就一直暗中影响着读者的判断。
正是从寒儿的叙述开始,小说的格调起了变化,读者对杨梦痴的接受有了转变。
寒儿的回忆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到杨梦痴的人生经历:开始不顾家,只想从妻子处骗钱玩乐;卖公馆时感到愧对父亲,极力反对;分家后失悔不及,但恶癖难改,终为妻儿所不容;最后自己羞愧离家,吃苦赎罪。
杨梦痴复杂的人性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就此全面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他既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浪荡公子,也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慈父;他渴望与寒儿一起生活,但又无力祛除身上的恶习,害怕给儿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在自我悔罪的意识中,他最终选择逃离大仙祠,躲避自己的儿子。
小说中,寒儿完全是杨梦痴的“代言人”。他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喜怒哀乐紧紧相连,杨梦痴无法正面展现的情感都在寒儿身上反映出来。
这就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现模式下主人公的心理空白得到了弥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