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里程”任务的3个判断标准

2023-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林畅是个小太阳

切任务到底切到哪一步算比较合适? 什么情况我们应该去干预和检查下属的工作? 其实标准就一条,叫做按可验证的交付物进行切分。

可验证的交付物什么意思? 就是明确的、可视的工作成果,而不仅仅是跟他要求干活的动作。

你看:

你看,成果它是可见的,而且可验证的。所以以交付物为节点去切分任务,你才可以在每一个节点上去跟下属讨论,到底完成了没有,完成到哪一步,进度怎么样。

当然,你可能会说了,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可以像销售、运营一样,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有量化的结果。有的团队就没有量化的工作,有的创新项目没有明确的标准,那该怎么办?

请注意,我说的是“可验证”,没说非得“量化”。而且,越是这样的模糊工作,你越该把可验证的交付物作为任务节点,用交付物来倒逼团队的有效执行。大白话就是,咱谁也别糊弄谁。

这叫无效进度。“联系了”不等于“联系到“。“推进中”不等于“推进成”。 “请人设计了”,设计成什么样看不着。只要没有交付物,就等于还没干。

那好,同样是做一场直播,有交付物的任务,应该怎么拆?来,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拆法。

一位市场部部长给下属拆了一个“可验证的交付物“:

所以,在最后,我还给你准备了一张交付物检查清单,上面有三个判断标准。 每次你分拆完任务之后,你在给下属部署之前,你都可以先对照着检查一下: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是你作为管理者,自己都没想清楚应该怎么做的事, 或者是下属根本没法独立完成,必须要动用你的管理者身份才能去协调的事, 里程就不够短,你就不应该直接甩给你的下属。

当然了,在实际工作中,肯定有全新探索的成分,再有经验的管理者,也不可能对任务做到百分之百的预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合理,然后持续迭代,不断调整目标。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担心自己拆得不对,不用怕,更别打肿脸充胖子,非要在下属面前起起范儿。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先把工作推演得足够细,然后坦诚地告诉你的下属:这个任务我先拆得细了一点。不是信不过你,是这件事咱们谁都没干过, 这是个创新的尝试。所以咱们先跑起来。过程当中,咱们不断地对齐, 不断地调整。后期如果跑顺了,你能独立执行了,就不需要这么频繁地对齐了。

人都是渴望被信任的。你只要愿意坦诚地说出这段话,对方就能够感觉到,我的情绪被领导看见了,这时候他就不会再有太大的负面情绪了。

从认知上来说,我希望你能够意识到下属的执行力问题,往往是由管理者的领导力所决定的。

管理者对下属的困境和短板能够多一点预判,部署工作的时候能够多想一想, 替下属把复杂任务拆分成可执行的短里程任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下属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