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属消零读书故事

714丨世界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2021-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Andylee

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字与诗俱美。

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到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这首诗按照黄庭坚自己的说法本是“戏答之作”。他写下这首七言诗时是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这一年,黄庭坚四十三岁,身体已经诚实地到了中年,尽管心绪上还有些不愿意。从诗的内容上来看,是一个人的沉吟。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人站在廊下,庭院中姹紫嫣红香气四溢,花开得热烈,人在努力按捺着各种心思的起伏。这首诗中名词居多,花气、心情、中年、诗思、八节滩头一连串的名词不停地转换着场景,本已“禅定”的心哪!忙不停地奔走在这些场景中,或许黄庭坚对这一年春天之后自己将会怎样,心理上是有些准备的。

首句中“欲破禅“之语中是想定而不能定,而尾句中的“上水船”却是不想定却偏偏徘徊原地。春天来得灿灿,心里想到的却是逆水行舟。人就像舟上之人,顶着风浪颠簸努力保持着平衡。再联系到“过中年”的自身境况。这首诗第一句中展示的美好、怡人、安静和祥和,在接下去的诗句中被不断的撕裂、拍碎,再被编织成为穿风过浪的一叶扁舟,诗人成为舟中之人,在颠簸起伏中努力保持着镇定,在心里面不断想起在庭前赏花的那个春日午后,怎么也想不起是哪种花香扑鼻来。照这样的联想,我这样句读了这首诗:

花气熏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

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也许,春日,河道通了,人在路上的日子也会多起来,只不过这一年,会去哪里呢?诗人不会把自己不曾体验过的经历放在诗中,也许在写下这首诗之前,在八节滩头逆水行舟的经历至少有一次。黄庭坚在元祐初,召为校书郎、主持编写《神宗实录》,擢起居舍人。元祐二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母丧,丁忧,复出任秘书丞,兼国史编修。绍圣初,外放任宣州知州,后改鄂州。因党事后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宋徽宗即位后,黄庭坚任领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罢免,改为主管玉龙观。因被指控《荆南承天院记》一文涉及诽谤,又被放逐到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崇宁三年三月,黄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伽蓝,地方官府刁难。崇宁四年五月,黄庭坚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黄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61岁。

黄庭坚一生陷新旧党争,“花气熏人”诗作于1087年左右,而自公元1094年 (绍圣初)之后,黄庭坚的遭遇不是贬就是迁,不过从他的种种行迹看来,他这只扁舟在逆水劈波时,倒是心如禅定一般。

如果让黄庭坚再回到元祐二年的那个春日午后,他会不会在花香缭绕中不再联想到诸如上水船这样的前途吗?如果当时这首诗写点其他的,他日后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安静地成为大内禁宫中一支枯笔,似老僧入定,不破禅。

黄庭坚诗中提到的”禅“,其实距离他并不远,禅宗中的六祖慧能距离黄庭坚还不到五百年。但从这首诗来看,不着文字,不说破的禅在那时还是比较可爱的,人在花气与禅定之间摇摆不定,淡淡地收服着四处蔓延的心思。实在不行,就随它一同去了。像禅门中的心法。只是谁也不曾料到,这首诗像极了命运提前说出的谶言。曾有人言,在极安静中人会看到自己的命运,可能不虚。

黄庭坚的这首诗读起来都是极安静的,想象当中悸动的诗思,船头激起的浪花都是无声。当这首诗成为《花气熏人帖》之后,在笔意灵动之间,依然还可以看到有一股静气弥漫着。墨色由浓转淡,笔锋从肉划到筋骨毕现,随着笔墨用尽,字有了,诗也成了。书帖传到了我们这一代,变成宝。美不可言。

后世的人,看着书帖,读到诗文,嗅到花气透字来。

八节滩头不知是何处,由此倒是想起夏承焘先生的词《浪淘沙 过七里泷》,也是行船走水穿州过省的体验:

万象挂空明,

秋欲三更。

短篷摇梦过江城。

可惜层楼无铁笛,

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

高咏谁听?

当头河汉任纵横。

一雁不飞钟未动,

只有滩声。

八节滩,七里泷,是地理上的驻留地,也是人生中的关节处。人生难如过昭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往年过得,今年也一样过得…….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