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堂作文公开课所得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羊的田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杨敏杰

      乌市首届青年教师作文教学大赛进行期间,我不幸住院了。没观摩学习上作文比赛课,内心很是遗憾。在我不长的教学生涯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让我最感棘手的课题了。回顾我的作文课,通常都是拿到作文题目,进行立意分析,让学生课下去写。批改后,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再范读几篇优秀的例文,提示学生注意学习其长处。一节作文课就算结束了。自己深感这样的作文课之无趣,学生也总觉得上了作文课后没有进步。大学上过一些作文写作课,老师都是在讲解写作理论,觉得理论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写作时几乎用不上。自己当了老师后,也常常思考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说写作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与经历、阅读经验、认知、语言感知表达能力等分不开。但作为高中生,应对高考,总是希望老师能传授一些程序性知识便于其操作,而不只是陈述性知识,落不到实处。

      终于,我校乌市作文课获奖老师今天再次展示了她的作文课。观摩学习后,有些感受与思考,记录下来,希望自己见贤思齐焉。

      龚老师作文教学的题目是《山有木兮木有枝——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一看题目,就觉得有一种诗意美。启示我:教学有一个美的主题,或诗意或深刻或幽默,都能抓住学生和听课者的眼球,引起听课兴趣。

      优美的排比句导入主题,由我校校园主路的树的照片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用描述性的文字客观地表现这些树的外形特征。在学生分享写作片段后,教师进行写作指导:写景应从声、形、色、味四个角度入手,使景物更具立体感。接着要求学生在此指导下再次润色自己刚才的文字。学生写作的角度明显丰富了,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进步了。

      教师总结以上写作都只是突出了景物客观特征,通过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是秋景,气象完全不一样,引导学生明白“意在文先,意是文章的主帅。”又穿插学生学过的写景古诗句,得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立刻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抓住太阳的特征,不出现“绝望”二字,表现出绝望的心理。学生分享后,教师再次强调:客观景物披上主观情感的外衣,景物就有了灵魂。

      为了给学生更好地示范,教师在PPT上展示了自己写的两个写景小片段。

      接下来是当堂写作训练:在下面三种情境下,你眼中的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一:在受到老师表扬后,路过它

情境二:考试失败后,独自走在操场上,面对它

情境三:三十年后,回到母校,再次见到它

    此环节进行后,教师展示茅盾《白杨礼赞》,引导学生思考:茅盾笔下,白杨的特点?

      在此就顺势将写景作文进行了升华:客观到主观再到文化内涵。教师完成板书,一棵树的形状。

      再次深化训练学生,要求学生讨论挖掘自己学校的这些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课堂小结语言依然很优美。

我的收获:

1.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优美,彰显教师的语文素养,给学生营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耳濡目染,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升。这堂课,龚老师古典、现代诗句信手拈来、学生语言表达大多流畅优美可以证明这一点。

2. 教学的切入点要小,这样利于课堂深入。拿到写景的的作文题,相信每个老师脑海中都会浮现出N句写景的诗句,N篇写景的美文。但材料茫茫,怎样取舍?龚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之树入手,教学就有了抓手,就容易以小见大。

3. 教学思路要清晰。龚老师此课从客观之景到主观之景再到文化之景,就像一棵树先看到它的枝叶,再看到它的主干,最后看到它最深层次的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4.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龚老师每一个环节都留给学生充裕的写作表达时间,尤其是让学生润色修改这个教学行为,很好地将作文教学落到了实处。

5. 课堂评价语言要细致。龚老师在聆听学生作文时,总会抓住学生一些用词的变化来评价。课堂评价就不再是“太棒了”“太好了”等空泛的套话。

6. 作文课教师要敢于写下水文,增强示范性的同时锻炼提升自己。

我的疑惑:

1. 作文课应该关注学生写作的起点,心理预设不能太强。这个班的学生明显语文能力较强,学生最开始展示片段时就已经涉及到主观情感,教师能否顺势提升?将课堂时间侧重于文化内涵层面?

2. 教师两段下水作文实际上运用了两种表达情感技巧: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教师如果能将此点透并引用王夫之《姜斋诗话》里“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分析写作者“我”的心情,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就更明确。

3. 当堂写三个情境是否任务太重?此练习实际上依然是引导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创设两个情境分组对写会不会更好?如若此环节是为引导学生写景要上升到文化层面,设置最后一个情境是不是更合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