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么努力,但孩子就是不争气,哪里不对?
1
以前,听说过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
它说的是有3个父亲,天天去寺庙里为儿子祈福,渐渐地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在众多宝物里选择一样,回去送给他们的儿子。
第一位父亲选择了一只镶满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选择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而第三位父亲选择了一副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只顾吃喝,得了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则每天上山狩猎。
多年后,他们的父亲去世了,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很快变卖了银碗上的宝石度日,最后不得不拿着银碗去乞讨;爱招摇的儿子很快失去了招摇的本钱,不得不抠掉马车上的金子换粮食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一辈子不愁。
这个朴素的民间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作为父母,单纯给孩子留下一些消费性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这些不一定是金钱,才是对孩子们一生的负责任。
所谓受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2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也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但什么是我们能留给孩子一生的宝物呢?
是车子,房子还是家族企业?是,又都不是!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件宝物是:培养阅读思维。
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历不高的人,我们可数出来一批,但不喜欢阅读的,基本上没有。如此可见,阅读对于我们过好整个一生的重要性。
阅读不但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更能塑造其心理性格。但凡一本书,都凝结着创作者几年抑或几十年的心血。更何况对于那些经典长存的书,都是经过前人不断筛选,也通过长久实践证明的好书,都是充满着真善美的情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件宝物是:给予孩子自由。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我们耳熟能详: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足以看出,我们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但要想获得自由,必须高度自律。真正的自由,是在一定的规则下的自律。而自律的养成,是控制力,毅力,专注力等一系列高度集中的体现。
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说放任其不管,让他自己野蛮生长,而是要充分给予TA权利自由,包括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
孩子作为新的个体,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完成某项生活起居技能,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来锻炼。
可有时,我们往往以成人或过来人自居,在孩子需要自己锻炼的时机,以爱的名义去帮忙。虽然我们是下意识,但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第三件宝物是:父母做好良好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孩子智商,情商,性格等等的发展。
听老一辈人说:你看谁家XX脾气这么犟,跟他爸爸一样,真是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然而,也有很多人曲解了意思,认为性格也是会遗传的。
其实不然!
基因只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儿子自出生后便耳濡目染父亲的行为,或吸收成自己处理类似事情的方式,日积月累后形成性格,或出奇地逆反。
这就是为什么脾气大的父母,要么养成暴脾气的儿女,要么是软柿子的儿女。
人无完人,天下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父母一定要有持续学习的意识,要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
同时,不管成人世界是以何种面具示人,在和孩子交流与相处中,一定要有一颗稚子之心,坦诚面对,尊重孩子成长历程并做良性引导。
你的样子,决定着孩子将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