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敏感期,真美好

2019-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孟摄影师

神奇的敏感期。

        自从我的朋友圈里开始陆续发一些儿子学习的图片和视频,很多家长不免会过来问我几句,问我报的哪些班?都让孩子学了些什么?在这里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观察孩子的点。仅供参考:

        儿子是在2岁左右开始识别色彩与形状。说来这也是一种巧合,因为儿子自小喜欢各种车辆,因此我会主动的给他买一些玩具,这些玩具不会重复,无论是在色彩上面,还是在功能上面。儿子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学会了分类,他是通过汽车来巧妙的认识色彩的。红色对应消防车\黄色对应校车\绿色对应清洁车\白色对应救护车\蓝色对应警车\粉色对应冰激淋车等等。利用这些玩具来识别色彩,识别大小,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分类。

        家里有五个玩具框,每次玩完之后,他都会自行进行分类装好。玩是天性,不按常规也是天性,时常将玩具扔的哪里都是这也是常态,因为孩子太小,无法分辨对或者错。需要家长有序的进行引导,甚至是操作。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玩具分类收纳,一次、两次、三次、十次,慢慢孩子就习惯了,原来玩具是这样进行摆放的。

        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细微的小插曲,有一次儿子将玩具摔到了地上,由于声音很大,先是爸爸妈妈都愣了一下,孩子也在呆呆在看着我们,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妈妈做了一个举动,便是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没有任何考虑的时间,随手丢进了垃圾桶里,儿子呆了便开始哭闹,妈妈肯定是严厉斥责的说“你不可以乱扔你的玩具,这样是不对的”,声音过大,孩子哭的更凶。过了几分钟,当他的情绪稍微缓和之后,他哭着走到我的怀里试图在我这里找到安慰。此时作为父亲要心平气和的,在稳定孩子情绪并进行语言上的引导,引导从三个方面入手,比如第一你要轻声的说“妈妈是对的,你这样乱扔东西确实不好,万一摔坏了,你就永远的失去这个玩具了。”这句话让孩子知道了他刚刚的行为,不旦妈妈认为错,就连爸爸也认为是错的。第二句“你觉得什么样东西会被丢进垃圾桶里呢”“不要了的东西”“对,就是这样,你把玩具扔到地上,爸爸妈妈以为你不想要了,所以就帮你丢到垃圾桶里了呀”。第三句“犯了错是不能哭的,把刚刚的错改正过来,就特别好”,这三句话巧妙的在孩子的心理设定了,1\妈妈的批评是对的。2\爸爸是站在妈妈这一边的。3\错误没关系,会被原谅的。事件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释放,我从垃圾桶里拿出来刚刚丢掉的玩具,开玩笑的问儿子“儿子,你是觉得它特别喜欢呆在臭臭的垃圾桶里吗?”儿子开始笑了,于是我又开玩笑的说“动画片里的它们很厉害,但是在现实里呢,它们不是那么厉害,没有我们家的地板硬,它是真的会摔坏的,万一它的车轮掉了,它就再也不可以跑了,咱们家里又没有修理工,你说怎么办?”简单的几句话,让儿子从刚刚的坏情绪里迅速的走出来,并且记住了这次教训,儿子自那之后,再也没有乱扔、乱丢过他的玩具。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在儿子四岁半了,打小的玩具都很健康的,完整的摆在那里,这是作为父亲来讲,值得欣慰的事情。

        儿子是在3岁的时候开始识别数字的,先是从1数到10,然后到现在可以数到100。认识数字是从电梯里认识的,每当一个数字亮起来的时候,他都会问我是几,即使到现在他仍然有一个口头禅“6是头朝下还是头朝上”。在这里也有一些小故事,晚上睡觉前讲完睡前故事之后,儿子有时候也会睡不着,我会和儿子玩数字接龙,我说1,他说2,我说3,他说4,这是最简单的,久而久之,有时候晚上我们会说的更长一些,可以说的八十几,他就睡了。一开始是按顺序进行常规的数数,后来变成了10、20、30。

      现在儿子四岁半了,属于他的新一轮敏感期来了,他知道了语言不是只有我们所说的这种,还有一种英语,他知道了生活中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时候他想表达一些事情会用尽他所有的词,哪怕只是表达一个小事件,此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能太过着急。

        当孩子的表达在家长眼里变的毫无意义的时候,孩子将会变的不愿意表达,当孩子的表达在家长的眼里变的没有价值,或者只是一个玩笑的时候,孩子会更不愿意表达。在这方面,庆幸我和妈妈都做的不错,无论多忙,无论多紧张,即使是在即将下车的地铁里,也会耐心的,认真的听孩子讲完最后一个字,我们的眼睛会时刻盯着正在表达的孩子眼睛,每次我们都能猜到孩子想表达什么?但也要假装不知道,要认真的听他讲完。有时候我们的表情会很夸张,会觉得特别好,这会让孩子慢慢的感受到自己的表达很清楚,很棒。慢慢的孩子爱上了表达,为了表达会自动去学一些词语,当然,孩子学会的不只是表达,更是互相的尊重。

        孩子通过电视或手机认识了一些字,前些日子,当儿子可以读出20多个字的字,我是特别意外的,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到的这些内容。但有时候也需要家长们来引导。上次儿子在广告牌子上看到一个“关”,他非说这是“羊”,“入口”非说成是“人口”,作为这么小的孩子,他们的识别系统还达不到我们成人所想象的那样,毕竟我们输入的内容就少,所以当孩子遇到类似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效的,慢慢的进行区别,并教会孩子识别,而不是去笑话,或者不闻不问。

        关于加号与减号。有一次看书,儿子先是看到了“+”这个符号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是加号,这个符号的意思是让东西变的越来越多,比如我加你,加妈妈,加爷爷奶奶,再加姥姥姥爷,你看我们加在一起变成了一大家子”当他理解了加号的意义之后,我又告诉他相反的符合是减少,比如我们一大家子,一个一个的都去上班了,一个一个的减,最后儿子也去上学了,那么家里就一个人也没有了,所以减号是越来越少的意思。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儿子却完完全全的记住了。

        有一次天气不好,没有送孩子去幼儿园,当我从外面回来之后,我见儿子在纸上写着10以内的加减法,我有些意外的问妈妈,妈妈表示全然不知,也不知道为何孩子自己会了这些。我坐在他的旁边问“你怎么知道2+3=5”呢?纸上孩子歪歪扭扭的写着这样的算式。他很兴奋的对我比着手式,两个手指加三三个手指正好是五个手指呀,每数一次后指都会把后指放到鼻子上碰一下。我很焦虑,却又不能表现出来,轻声说“儿子,你学这些太早了,你看你这些数字都写的还不太好,要不,咱们先练习写这些数字怎么样?”儿子却说“爸爸,我不喜欢写字,我喜欢算算术”。

      关于敏感期,书中有很多解释,有官方的,有专业的。在我这里似乎都不是那么的地道,我所认识的敏感期是和孩子认识世界的频率是一致的,当孩子在识别事物,认识世界的时候,这便是一个长期的敏感期。家长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一个表情,一句话都不能放过。儿子在感知世界的同时,同时也在感知世界的温度,也在认识人群中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情。这些对于成人来讲,仿佛事不关已,其实不然,这些外在直接影响到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现在孩子还小,每天晚上回到家,请无论如何抽出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时间来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比如看书,比如写字。我希望有一天,孩子面对这些事情会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吃饭,上班一样。

        积累是一种过程,家长不断的输出优质的习惯和技能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因为孩子一直跟着我们,他们人虽小,却在不停的输入。你玩游戏,他输入的就是游戏,你看书,他输入的就是文字,你的言谈,其实就是孩子的言谈。

                  小孟

2019.11.1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