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主体》

2023-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草木小琴

家庭作业?

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儿,与家长无关。

魏智渊老师把他对家庭作业的理解放在文章中,把对家庭作业的观点作为标题。好一种洒脱,好一份勇气,好一个洞见。

在当下,因为家庭作业而被逼的无奈的大量家长;因此而产生批量厌学的学生;终于可以把责任推给家庭而对家长盛气凌人的老师;还有应运而生的放学后“小饭桌”“写作业班”“辅导班”等繁荣市场,把整个教育环境、教育心态、教育认知推向了乌七八糟的乱象丛生。

症结在哪里?

魏智渊老师直击:

一、学校教育低效,浪费严重,老师通过大量家庭作业来弥补。

二、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但是应试教育思维要求过度训练以避免出错,导致了大量边际效益极低的练习,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家长焦虑,要求孩子有更高的名次,结果陷于囚徒困境。

第一点理由就足够了——学校教育低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根本处在于顶层的认知。

成长是自己的事儿,但促进整体成长是顶层设计的事儿。当然,校长可以决定一所学校里老师们的成长方式。

当我朗读到第二部分“家庭作业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时,身边已是一年级学生的外孙夏天插话:做作业时我是学习的主体,上新网师时,你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我们都是主体,管我做作业的主体是妈妈。

魏老师是说:孩子是学的主体,老师是教的主体,没想到夏天一连串出来这么多“主体”,把我逗的哈哈大笑。

静下来想,如果各种情况的主体都明白自己的主体正确作用,岂不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吗。

主体如何明白主体的作用?那就需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每个主体都能定位好自己,世上就没有难事了。

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的作业与自己无关,所以陪着孩子写作业的心情焦虑到极点;老师以为写作业是家长的事儿,所以就无端要求家长;孩子需要家长陪伴,所以搞得家长苦不堪言。

让老师、家长成为学习的主体,孩子自然成为主动写作业的主体。

老师、家长通过不断的学习,认知提高了,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