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范仲淹不平凡的一生(七)
范仲淹在睢阳书社读书的时候,写下了一首励志的诗《睢阳书舍书怀》。他在诗中把自己比喻为小鸟鹪鹩,他的意思是说,即使我现在非常地卑微,但是我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同样可以发挥我的作用。我同样要取得功名,衣锦还乡。
“薄才犹可赋鹪鹩”。用这样一种对比表明他这样一种出世之心。再往下看,“飘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这里面又提到了两位古人。一位是孔子的弟子叫颜回。在《论语》当中同样孔子这样形容颜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极高。觉得他这辈子应该说是“贫贱不能移”。所以颜回这么贫穷,他还能处之泰然,他还能从他的生活中感到乐趣。那么我范仲淹我的生活能和颜回一样,我也感到荣幸才对。我的内心当中也应该是快乐的,我有我的梦想。我有我的快乐。
“琴遇钟君恨即销”的“钟君”,是我们历史上知音难觅,俞伯牙,钟子期,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以后,他的那曲《高山流水》就有知音了。所以自己倘若哪一天也会遇到伯乐,遇到自己的知己,也不枉费他这么长时间的苦读。“恨即销”,世界上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最后一句“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这又提到孔夫子,孔夫子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一个叫“匡”地方。因为他的相貌被人误以为是一个恶人叫杨虎,结果被当地人围困起来,那个时候也没有照相设备,也没有见过孔子长什么样,有人看到孔子长得和杨虎很像,大家就认为这个人就是杨虎,把他围困起来了。
孔子也不害怕,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文王制定了周礼,他说,周代的礼乐文化都体现在我孔子身上。如果上天要消灭这种文化,消灭周礼,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样呢?也就是说他自然有上天的庇护,他不用担心在这个地方会遭遇不测。这反映出孔子有强大的自信心和他非常强烈的使命感。所以范仲淹也是借孔子反映他内心当中这样一种使命和责任担当。
最后一句:“涧松何必怨山苗”。“涧松”出自于《庸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用涧底松比喻那种很高的才学,但是地位出身非常寒微的一种寒仕。山苗,是指那些身居高位,但是庸庸碌碌的庸才。出身贫寒的范仲淹,他非常自信,非常地乐观。他觉得虽然我是涧底松,但是我不埋怨那些出身高贵,位高权重的山苗。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这首诗如果不看这些典故和出处。只看全诗很难看得透彻。但是分析完这些出处典故之后,就能够明白这首诗是在表达范仲淹一腔的热情,满满的自信心和对于未来无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