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与诗歌写作
在《浅说读诗歌》一文中,我粗略地讲述了读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今天再进一步的说说诗歌的阅读与写作,目的是同爱诗写诗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诗歌。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懂,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在百度里随时可以搜索得到,我就不再赘述。
诗与歌在早期是不同的概念。《尚书·虞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从“五四”之后,人们总会把诗叫诗歌。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从新文化运动后,近当代及当下诗坛,有很多诗歌流派,在此也不一一枚举。
从读诗歌说起吧。智能手机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一机在手天下我走”。智能手机的便利,给我们阅读也带来了便利,各种诗歌公众号林林总总。再就是网络的发达与普及,遍地都是诗歌,比如:博客、微博、简书、百度以及各种诗刊网,非常的便利简捷。我也经常会在手机及网络里读诗,但我更倾向于纸质的诗集,特别是自己购买的,便于我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同时,还能寻找到一种悠然的感觉。
那么多的诗歌流派,那么多的诗歌,怎么读?读哪些诗歌有用?这些问题,见仁见智。如果你想读遍所有的诗歌,根本就不可能,时间与精力都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我想说的是,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读,读自己喜欢的,合自己味口的。最重要的是多读名家与高手的诗歌。记得农民诗人(目前是炙手可热的名诗人)张凡修曾经说过:“多读高手及名家的诗,多和高手过招,读诗写诗跟下棋一样,你总是和臭棋篓子下棋,你的棋艺是得不到提高的”。这话说得很直白,也很透彻。
如果只是纯粹的读诗歌怡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并关注其诗人,随时可以读到其最新写作的诗歌,也可以借或买一些诗集来读。适当的读一读鉴赏文章或评论文章,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与阅读的深度。
如果是为了写诗而读,我的建议是广泛的读,而且是泛读,不能精读或深读。为何?每个写诗的人都是独特的,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特有的风格与语言。我们不能沉浸在某一个诗人的语言中不能自拔,这会影响你的写作。成名的诗人,已在你之前已经出名了,你还跟在人家的尾巴后面,除非你非常天才有天赋,能摆脱其影响,凌然而立,否则你将一直走在人家的影子里。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材料。我们广泛的阅读,是为了学习借鉴人家的语言,完善自己的语言系统。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情感的抒发。为了写诗而阅读,除了多读诗歌,多读名家诗歌,多读西方诗歌外,还得多读其他的文学体裁,增加自身的感悟。而且,多读一读诗歌理论,最好是国外诗歌理论。这并不是崇洋媚外,只要稍稍懂得世界文学史,特别是世界诗歌史,就会知道,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如今,国外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近千年,文学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很是成熟。而我们的新诗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开始的,而且也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才发起的文化运动。国内很多诗歌理论,都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整理归类的,而且都是很宽范的总结与论述。
为了写诗,我的建议是少读诗歌鉴赏文章或评论文章,那是别人的感受。你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不能老是揪着人家的尾巴前行。当然,有些比较难懂的诗歌,可以试着从别人的评论文章里去读去欣赏去分析,比如汤养宗的《断字碑》。写作的本质在于实现表达与交流。我们读诗歌,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学习语言的运用,阅读诗歌理论的目的是学习诗歌的架构,学习诗歌表达的技巧。最后,要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导张无忌练习太极拳一样,把所有的招式、语言与技艺都忘记,无招胜有招,写出自己独特的语言与风格。
国人的观念里,崇尚权威的心性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在某某报刊诗刊杂志登载的诗歌就是好诗歌,我看未必。记得以前“奔腾的诗歌”论坛里,有一神级人物“冷镜”,从不向任何诗刊杂志投稿,其诗歌写得非常好,堪比名家。所以,在我的观念里,不是发表出来的诗歌都是好诗歌,不是没发表的诗歌就没有好诗歌,只要合乎你味口的诗歌都是好诗歌,不符合你情趣的诗歌未毕就没有好诗歌。我们得自己去分辨与思考。
再来说说诗歌的写作。每个人都具有诗人的潜质,人对美丑、善恶都具有分辨与理解能力,如果将这些感悟,用干净直接的现代语言文字写下来,就是诗歌。很多朋友肯定会认为,诗歌就是分行的长短句,将一些话,分成长短不一的句子,不就成了诗歌了。这话既对也不对,当下口语诗歌的普遍流行,这话就是对的。我认为,诗歌,最基本的要有诗意,最主要的是你对事与物的感悟,把内心深处的想法描述出来,就是诗。
有的朋友,特别是刚刚学习写诗的朋友,总会这样一些想法:我该怎么写诗歌?怎么才能写出人家认同的诗歌?怎么样才能写出好诗歌?要我说,其实没必要产生这样的想法。诗歌也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只要真诚的生活,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感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写你自己的,你觉得好就是好的,何必在意人家的评论与想法呢?我们是为自己而生活,不是活在人家的评价里。只要你坚持写,不停的感悟,不停的写,你就会进步就会提高。你不要去问人家怎么写,去问人家怎么提高,最好也不要去听什么讲座,那些都是很扯蛋的事,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二是浪费时间。博尔赫斯《诗艺》中“诗之谜”中说“事实上我没有什么惊世的大发现可以奉告。我的大半辈子都花在阅读、分析、写作(或者是说试着让自己写作),以及享受上。”大家不妨去读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博尔赫斯的《诗艺》,更进一步的读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些书籍对文学及诗歌都讲解得
一个小插曲。当然,这是我听说的真实的事情,大家只当故事听听。在北京,曾经一些知名作家和新人,齐聚一堂,讨论中国诗歌的走向。一些老先生,也就是我们的诗歌前辈,在会上发表见解时,总会拿徐志摩、艾青等人的诗歌来讲解论述,偏离诗歌讨论的主题。从这个小插曲你就会看到,没有人能真正把握我们诗歌的走向。也没有人能把诗歌说得清楚,即使能说出一些子丑寅卯来,大多也是教条的将一些西方诗歌理论移植过来,深奥一点的,说得云里雾里的,很是费解。所以说,诗歌的写作,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不论是寂寞的还是热闹的,都需要你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去学习,然后自我提高而进步。
诗歌的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与格调。有的人注重意象、象征、隐喻来营造诗意,带给人绮丽的遐思与回想,比如北岛。有的人,通过微小的生活事例,通过语言的直描与情感的交互,形成另外一种诗意,体现其内心想法与人生的感悟,比如汤养宗。所以,诗无定法,因人而异。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有的人写诗是为了发表在刊物上,以取得大家的认同感。如果是为了发表,那你就得有针对性的研究其刊物,看看刊物上有些什么风格的诗歌。刊物的主编和编辑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那么,你从各种刊物里发表的诗歌里看出主编与编辑的口味,你就得迎合其口味写出相同口味的诗歌来,这样的命中率就会得高。
在这里,摘选一段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第一封信里的内容。“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所以你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如果从这收视反听,从这向自己世界的深处产生出“诗”来,你一定不会再想问别人,这是不是好诗。你也不会再尝试让杂志去注意这些作品:因为你将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在它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它的评判:别无他途。所以,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没有别的劝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它也许告诉你,你的职责是艺术家。那么你就接受这个命运,承担起它的重负和伟大,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
通过里尔克这段信的内容,我们就很清楚的理解:怎样成为诗人、怎么样去写诗歌、写些什么的问题。很多朋友,有着强烈的写诗的欲望,但真正写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怎么样才能写好,或者,写作的时候也是信心百倍,怀着千万热情,但写着写着,就感情弱化。这都只能说明你的内心感悟还不够深入。
纵观一些名家,他们写的诗歌,题材是大家都熟悉的,诗歌的内容也是,但他们的题目别居一格。这正是里尔克说的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所以,我们写诗时拟题得讲究。接着就是内容、断句、结尾。至于内容与断句,是根据实际抒写的需求而定,没有固定的定式。这里着重说说诗歌的结尾,诗歌的结尾一般都是对本诗进行提升,爱伦堡说诗歌整个句子都是为了奔向结尾。所以,我们要避免虎头蛇尾,在写作时,要管得住自己的诗歌,给自己的写作来个漂亮的收尾,使得诗歌具有更多的余味。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相信大家一定有收获的。
现在是七月,即夏天。我们要写夏天,可以有很多可以的内容,可以以点带面,也可以全面开花,就看你眼界的宽度与高度了。夏天,对于我来说,是热辣奔放的,那么,我不可能说:啊!太阳火辣辣的……,这样就显得很幼稚。大家先看看我写的《夏天》一诗吧:
《夏天》
夏天是一个抒情的季节!
蝉鸣在山坡上
逐着团团绿色
河流丰隆起来
像穿超短裙的姑娘
露出白花花的大腿
欲望摩擦着欲望
天空离我们更近了
这个季节像中年人
坐在摇摆的幡影里
小腹赤热:拿酒来!
我这首诗,既写实又写虚,把夏日火辣奔放的特点描绘出来了。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一种感慨。第二段,先是对夏天的描绘,夏天的事物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选取了具象的蝉与河流,并选取了绿色与白色两种虚化的颜色。写夏天的诗歌很多,不能新瓶装旧酒,那么,我就将蝉鸣声声与夏天到处都是阔大的绿意揉合起来,用拟人的写法,将蝉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山坡到另外一个山坡,好像追逐着绿意在鸣叫,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为了更好的表现诗歌,我就写成“蝉鸣在山坡上 /逐着团团绿色 ”,真实生活中,蝉的叫声是不能追逐绿意的,其他文本写作也不能这样写,但我这样写作,就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再是夏天,雨水较多,河流都慢慢抬高了,特别是干枯的溪流也有水了,像一个面黄肌瘦的人,突然长胖了,所以接着就写道:“河流丰隆起来”。夏天,最亮丽的风景是,姑娘们都爱穿超短裙。我就结合这一现实生活场景,嫁接于河流上,比直接写姑娘们穿着超短裙、露出白花花的大腿,表现效果要好,而且这样把河流抬高这一自然现象表现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
由于夏天高温炎热,这如同人们的热烈的欲望,所以我就直接说成是“欲望摩擦着欲望”,摩擦能生电生火,就显得更热烈了。第二行的最后一句是对夏天的热的进一步描写,夏天的炎热,好像是太阳离我们更近的原因,我就写成“天空离我们更近了”,这是虚写,这是感受,引导读者去联想。
第三节是写自我感受,夏天如同人的中年。中年人正值人生旺盛的时间,我就直接写成“这个季节像中年人 ”,但中年人很多无奈,养家糊口如同负重,“坐在摇摆的幡影里 ”就写出了这一状态,由于中年人生活不易,内心复杂,那得要寻找自我解脱与排解烦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喝酒,所以我就继写“小腹赤热:拿酒来!”,这也反映了生活在夏天喝啤酒解暑解渴的这一生活场景。而“小腹赤热:拿酒来!”还包含有其他的意思,需读者自己去引伸联想。
再比如,很多人都在写故乡,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情丝,各有各的写法。在这里只分享一首我于2019年06月06日写故乡的诗歌(因我以“故乡”为题写了很多首同题诗,只选其中一首):
《故乡》2
突然,月亮负着故乡而来
悬于树枝的夜色
簌簌往下落
沿目光荣枯
远方,六月是青翠的
植株青翠,人影青翠,山羊青翠
画眉的叫声也是青翠的
另一个我,在夜里
挥舞寒光闪烁的斧头,劈砍
某些莫名其妙的青翠
借某些莫名的举动进而抒发对故乡挥之不去的思念!
相信,通过以上的阐述,相信大家对诗歌的理解、阅读与写作,都有深入地了解。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只有广泛的阅读,再加上深切的感悟、不间断持续地写作,诗歌水平肯定会稳步提高的。如果可以,与一些朋友,同题同时间写作,比较学习,更容易提高。
另外,写诗歌值得注意的事情,我们处于东方,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场景,有我们独特的物象,在意象、象征、隐喻方面,最好是选取我们东方甚至是生活中特有的,不要去摘取西方诗人所用的意象。我曾在博客或出版的诗集中,看到写得花团锦簇、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却是绣花枕头,云里雾里的,一点可阅读性都没有。我就很纳闷,为何一东方人士,为啥整本诗集都是西方意象?莫名其妙不知所矣!
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并有所收获。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