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

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2018-08-06  本文已影响45人  侠也

或许你也曾听周围的人抱怨过,

客户又说要改需求,上次明明说好的;

我妈一时一个样,之前说要怎样,现在又换了个说法;

以前恋爱的时候甜甜蜜蜜的,结婚就变味了;

……

之前曾经火爆一时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小晓(女主角)为了在北京生存,找有车有房有户口的北京人谈恋爱,寻找安全感,后来发现自己想要的是能“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的伴侣,相当于一开始见清(男主角)的人设。

然而,见清一直以为她只想要车房等物质需求。于是,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易,处处不得志,在与小晓一起三年后各种压抑瞬时爆发,沉迷游戏,私聊女生,打架……

小晓没要求过他任何物质需求,一心只想跟他成家,即使生活在肮脏嘈杂的拼接房里。但是,他的失控让她一次次失望,最后她走了,见清没有留下他的勇气,因为他认为她要的是车和房。

因为分手,见清找回理性和冷静,重拾自己当初的目标,最后获得了成功,在北京立稳了脚步。

故事的最后,两个人没能在一起,小晓要的是爱与付出,见清给的是物质。电影毕竟是荧幕上的故事,带有些创作成分,结局的好坏因看的人而异。

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在我看来,对身边人产生抱怨、见清的失败经历,源于我们忽视了人是在不断变化的。

随着自身的成长,人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婴儿时,求吃睡;小孩时,求即时快乐;成年后,求发展自我……

顺应着工作、社会等的环境改变,人的需求也在变化,旧社会,求不饿;现代社会,求实现自我……

自身角色的转变,人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恋爱时,求关注;为人父母时,求子女健康;年老时,求安康……

与此同时,你在改变的同时,别人也在改变。因此,重新认知“人、关系、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本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

例如,两个本不相干的人相识相爱,最后生活在一起,人、关系、环境的改变悄然发生,矛盾摩擦也会因此加大。你去抱怨对方没像以前一样对待你,但却没发现,其实是你自己的需求发生了改变,而对方可能还没有觉察感知到而已。

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改变无法避免,生活需继续,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理解差异、理解自我和有效沟通。

理解差异

在看待同一问题时,因人而异,你听到的,不一定是别人想表达的,而反馈和解决方式更是千差万别。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用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理解对方的问题。尝试了解别人表达问题的用意,可能他只想得到你的一个点头回应,可能他希望获得你的建议…..理解差异,多想一想。

理解自我

明确自己也是会变化的,正视自己的内心需要,适当地向别人表达自己所需,而不是一味的忍让,因为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负责。

有效沟通

沟通是个终生学习的技能,面对不同的人,沟通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需求,减少理解的差异,与对方形成良好的沟通循环,至关重要。

生活因变而丰富多彩,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用恰当的办法适应,它也会用幸福来拥抱你。

正如上面的两张图,同一片天空,十五分钟的时差,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色。

以变应变,是最好的方式。

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