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课题阶段汇报讲稿2
三是探索出了“四形态”教学范式下的5个教学策略。
(1)目标建构策略
针对当下教学中的目标构建缺乏适切性和差异性的问题,着力构建出既具有共性,又能体现个性的目标体系。该策略更精确把握共性和差异化学情,进行动态性的学情诊断,建立起适切的目标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地更为明确,其途径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构建、能力目标构建、情感目标构建和价值观念目标构建。
比如语文学科,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伟大的品格》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案例;
(2)动能培育策略
该策略针对学生长期以来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的高位动能。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协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内生动力,并实现学习的外驱性动力和内生性动力的交融共生,不断放大延伸和提升学习动力。其途径包括主体回归、深度体验、任务驱动、展示分享,反思升华等。
这是校本劳动课程实施,内容形态看,体验由浅到深,
过程形态看,由任务驱动,有展示分享,
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的评价来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动能。
(3)内容融合策略
该策略针对教学内容碎片化、结构性不强,内容之间关联度不高的问题,着力构建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融合性教学内容。其内涵体现在三个维度,分别为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融合。其融合路径主要从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两个层面进行。
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重构。这是语文课程结构图,
数学学科的课程内容“一主两翼”体系,
体育学科的“桐享体育”课程结构,
科学学科的“智趣融通”课程体系,
以及美术学科的“桐心致美”课程计划,
最近,美术学科正在进行学科综合育人美术作品展,主题是“有点艺思”,欢迎大家去体验。
二是教学内容单元整体重构。以数学为例,这一份单元设计思路,从大概念出发,设计核心问题和实践任务,再分解成子任务到各个课时,形成结构化的融合性学习内容。
(4)深度体验策略
该策略针对目前学科教学中浅层学习多,深度体验较少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深度体验,通过经历解决挑战性问题、充分发挥潜能的过程获得关键能力。学生的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性和价值观念性素养得到内生性的生长。深度体验的途径包括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常态性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体验。
这是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案例,
这是科学学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践案例。
(5)评价激扬策略
针对评价内容不具体、评价维度不全面和评价层次不明晰等问题。评估学生的方向、优势、效能、情感生长、学习过程中的智慧生成的方式方法,评出学生的综合发展力。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途径包括自助性激扬,互动性激扬,协商性激扬,分享性激扬,即学生分享自己的例子。
这是英语学科三年级的单元评价设计,
这是刚才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对应的评价设计。
操作成果的第四部分是探索出了学科综合育人“四形态”教学范式下的教学工具
一是学科综合育人“四形态”教学设计模板,
二是学科综合育人“四形态”课堂教学评价表,
三是学科综合育人“四形态”课堂观察量表。
教学范式的建构,教学设计模板必不可少。《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了引领方向,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益,凝练可推广的教学范式与教学策略,二观察量表是为了提升研究的实效性,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聚焦式观课议课改课,优化或重构课堂。
课题阶段研究效果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课堂结构化,结构化的内容,结构化的教,结构化地学,提升了师生整体建构力
(二)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像老师、像专家一样思考,将学习所得广泛迁移到真实生活中,主动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教师树立了学科综合育人理念,提高了综合育人能力
(四)学校构建了学科综合育人样态
学校将向着整体育人、融合育人、创造性育人、个性化育人的方向不断前行。
七、阶段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学科综合育人难点问题深度探索和求解不足
2.还未建立起学科综合育人的评价体系
3.学科综合育人的教师队伍实践建构力、突破力不足,学术探索力和创生力不足
4.学科综合育人的理论支撑不足
(二)展望
1.进一步深度探索、求解综合育人难点问题;
2.建立学科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3.培养学科综合育人教师队伍的实践建构力、突破力,及学术探究力、创生力;
4.增强文献研究,寻找更多的综合育人理论支撑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