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到心理,再到人工智能

附录(一) 详版符号命名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程远

“最简结构体”与真实的人或动物结合,需要“复杂化理解”。“复杂化理解”即是“最简结构体”不再“最简”。结构体里每一个“组合体”都是由“很多个区分体”和“很多种区分体”组成;每一个“区分体”有“很多与之并列的区分体”和可以有“很多个子态”;不同的状态区分体对相同的能量形式冲击有着不同的敏感状态;“复杂化理解后的最简结构体”,再标记为“复杂体”。

 J称为:机体、身体。

 R称为:脑。

 B称为:外界。

 A称为:感知。

 注:O(感知体)是物质,A是性质。A存在于O,O承载A。J内的O的A、R内的O的A、O本身的A,组成承载A的O的任意一个极端小的点,对于A都属于B。

 Z称为:记忆、符号记忆体、符号储存体、记忆体。

 记忆、符号记忆体、符号储存体、记忆体的状态写作:Z态。

 Z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为:符号、记忆体点、记忆点。

 符号、记忆体点、记忆点写作:Z点。

 Z点的状态称为:Z点态。

 两个及两个以上Z点组成的段落称为:记忆点段、Z点段、Z段、符号段、符号路径、逻辑路径、符号逻辑路径。

 记忆点段、Z点段、Z段、符号段、符号路径、逻辑路径、符号逻辑路径的状态写作:Z段态。

 O称作:感知体。

 O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作:感知体点。

 感知体点写作:O点。

 O点的状态称为:感知体点态。

 注:感知体点态是区分体子态。

 感知体点态写作:O点态。

 所有O点组成的面称为:感知体面。

 注:感知体面是若干个区分体组成的组合体。

 感知体面写作:O面。

 O面的状态称为:感知体面态。

 注:感知体面态是若干个区分体子态组成的组合体,也可以理解为组合体转换成区分体的子态。

 感知体面态写作:O面态。

 注:O面态里的其中一个O点态改变,或O面态里的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O点态同时改变,都属于O面态改变。比如,“O面态-A”里的其中一个O点态改变后的O面态,或“O面态-A”里的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O点态同时改变后的O面态,都不再是“O面态-A”。

 O面转变成下一个与之相连的O面所用的时间称作:感知体时点。

 感知体时点写作:O时点。

 同一个O,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O面组成的段落称为:感知体面段。

 感知体面段写作:O面段。

 O面段的状态称为:感知体面段态。

 感知体面段态写作:O面段态。

 同一个O点,两个或两个以上O时点前后相连的O点组成的段落称为:感知体点段。

 感知体点段写作:O点段。

 O点段的状态称为:感知体点段态。

 感知体点段态写作:O点段态。

 同一个O面,两个或两个以上O时点前后相连的O面态组成的段落称为:感知体面态段。

 感知体面态段写作:O面态段。

 同一个O点,两个或两个以上O时点前后相连的O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为:感知体点态段。

 感知体点态段写作:O点态段。

 G称为:外感官、外感官体。

 G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为:外感官体点。

 外感官体点写作:G点。

 G点的状态称为:外感官体点态。

 外感官体点态写作:G点态。

 所有G点组成的面称为:外感官体面。

 外感官体面写作:G面。

 G面的状态称为:外感官体面态。

 外感官体面态写作:G面态。

 同一个G,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G面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体面段。

 外感官体面段写作:G面段。

 G面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体面段态。

 外感官体面段态写作:G面段态。

 同一个G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G。点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体点段。

 外感官体点段写作:G点段。

 G点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体点段态。

 外感官体点段态写作:G点段态。

 同一个G,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G面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体面态段。

 外感官体面态段写作:G面态段。

 同一个G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G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体点态段。

 外感官体点态段写作:G点态段。

 P称为:需求体、动机体。

 需求体的状态写作:P态。

 P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作:需求体点。

 需求体点写作:P点。

 P点的状态称为:需求体点态。

 需求体点态写作:P点态。

 M称为:非符号需求体、非符号需求、外感官需求体。

 M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为:外感官需求体点。

 外感官需求体点写作:M点。

 M点的状态称为:外感官需求体点态。

 外感官需求体点态写作:M点态。

 所有M点组成的面称为:外感官需求体面。

 外感官需求体面写作:M面。

 M面的状态称为:外感官需求体面态。

 外感官需求体面态写作:M面态。

 同一个M,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M面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需求体面段。

 外感官需求体面段写作:M面段。

 M面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需求体面段态。

 外感官需求体面段态写作:M面段态。

 同一个M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M点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需求体点段。

 外感官需求体点段写作:M点段。

 M点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需求体点段态。

 外感官需求体点段态写作:M点段态。

 同一个M,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M面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需求体面态段。

 外感官需求体面态段写作:M面态段。

 同一个M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M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需求体点态段。

 外感官需求体点态段写作:M点态段。

 Q称为:外感官感知体。

 Q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作:外感官感知体点。

 外感官感知体点写作:Q点。

 Q点的状态称为:外感官感知体点态。

 外感官感知体点态写作:Q点态。

 所有Q点组成的面称为:外感官感知体面。

 外感官感知体面写作:Q面。

 Q面的状态称为:外感官感知体面态。

 外感官感知体面态写作:Q面态。

 同一个Q,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Q面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感知体面段。

 外感官感知体面段写作:Q面段。

 Q面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感知体面段态。

 外感官感知体面段态写作:Q面段态。

 同一个Q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Q点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感知体点段。

 外感官感知体点段写作:Q点段。

 Q点段的状态称为:外感官感知体点段态。

 外感官感知体点段态写作:Q点段态。

 同一个Q,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Q面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感知体面态段。

 外感官感知体面态段写作:Q面态段。

 同一个Q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Q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为:外感官感知体点态段。

 外感官感知体点态段写作:Q点态段。

 H称为:外感官控制感知体、外感官控制体、控制感知体。

 H里每一个不可分割的点称作:控制感知体点。

 控制感知体点写作:H点。

 H点的状态称为:控制感知体点态。

 控制感知体点态写作:H点态。

 所有H点组成的面称为:控制感知体面。

 控制感知体面写作:H面。

 H面的状态称为:控制感知体面态。

 控制感知体面态写作:H面态。

 同一个H,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H面组成的段落称为:控制感知体面段。

 控制感知体面段写作:H面段。

 H面段的状态称为:控制感知体面段态。

 控制感知体面段态写作:H面段态。

 同一个H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H点组成的段落称为:控制感知体点段。

 控制感知体点段写作:H点段。

 H点段的状态称为:控制感知体点段态。

 控制感知体点段态写作:H点段态。

 同一个H,两个及或个以上前后相连的H面态组成的段落称为:控制感知体面态段。

 控制感知体面态段写作:H面态段。

 同一个H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H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为:控制感知体点态段。

 控制感知体点态段写作:H点态段。

 S称作:内感官感知体、回忆体、记忆感知体、符号感知体。

 S的状态写作:S态。

 T称为:记忆需求体、非外感官需求体、符号需求体、符号需求、需求符号。

 T的状态称为:符号需求体态或需求符号态。

 符号需求体态或需求符号态写作:T态。

 两个或两个以上需求符号组成的段落称为:需求符号段。

 需求符号段写作:T段。

 T段的状态称为:需求符号段态。

 需求符号段态写作:T段态。

 被读取的需求符号,也即存在于S的T,称为:显需求符号。

 显需求符号写作:S-T或T-S。

 S-T或T-S的状态称为:显需求符号态。

 显需求符号态写作:S-T态或T-S态。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需求符号组成的段落称为:显需求符号段。

 显需求符号段写作:S-T段或T-S段。

 S-T段或T-S段的状态称为:显符号需求段态。

 显符号需求状态写作:S-T段态或T-S段态。

 未被读取的T,也即不存在于S的T,称为:隐需求符号。

 隐需求符号写作:T隐。

 T隐的状态称为:隐需求符号态。

 隐需求符号态写作:T隐态。

 两个或两个以上隐需求符号组成的段落称为:隐需求符号段。

 隐需求符号段写作:T隐段。

 T隐段的状态称为:隐需求符号段态。

 隐需求符号段态写作:T隐段态。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需求符号组成的段落称为:需求符号路径。

 需求符号路径写作:T路径。

 T路径的状态称为:需求符号路径态。

 需求符号路径态写作:T路径态。

 被读取的T路径称,也即存在于S的T路径,称为:显需求符号路径。

 显需求符号路径写作:T显路径。

 T显路径的状态称为:显需求符号路径态。

 显需求符号路径态写作:T显路径态。

 未被读取的T路径称,也即不存在于S的T路径,称为:隐需求符号路径。

 隐需求符号路径写作:T隐路径。

 T隐路径的状态称为:隐需求符号路径态。

 隐需求符号路径态:T隐路径态。

 一段T路径,路径中的符号,可能全部存在于S,也可能全部不存在于S,也可能一部分存在于S而另一部分不存在于S。

 存在于S的需求符号一定存在于符号需求体,存在于符号需求体的需求符号不一定存在于S。

 C称为:外感官需求重叠体。

 外感官需求重叠体的状态写作:C态。

 D称为:符号需求重叠体。

 符号需求重叠体的状态写作:D态。

 L称作:情绪体、情绪度、舒服程度、舒服程度感知体。

 L的状态写作:L态。

 W称作:外感官舒服程度感知体、非记忆舒服程度感知体。

 W的状态写作:W态

 X称作:非外感官舒服程度感知体、记忆舒服程度感知体。

 X的状态写作:X态。

 U称作:内感官体、记忆感官体、符号感官体。

 U的状态称作:内感官体态、记忆感官体态、符号感官体态。

 U的状态写作:U态。

 U的每一个点称作:U点。

 U点的状态写作:U点态。

 两个及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U点组成的段落写作:U点段。

 U点段的状态写作:U点段态。

 两个及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U点态组成的段落称作:U点态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