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学学语文(02)

2017-04-15  本文已影响213人  海湾远帆

我这个学季修的两门课都是五个课时,周一周三各两个课时,周五一个课时。偷个懒,把周五和周三写到一起了。

4月12、14日第二、三节写作入门课

写作入门的第二节课,大家走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的自由写题目。老师多次强调,自由写是最能够帮助提高写作流畅度的。从第三次上课起,不用老师开口,大家进教室就开始跟着黑板上的题目刷刷地写。

第二节课的题目是最近发生的一个爆炸新闻,联合航空公司在乘客都已经坐好飞机即将起飞的情况下,强行移除四位乘客,好腾出位子来给自己的工作人员。他们把一位不愿离开的老人打伤拖拽下机,老人满脸是血。老师给大家十五分钟自由写,要求大家笔不能离开纸面,哪怕没有什么可写,也可以写我没话可说,我不知道要写什么,我不知道整件事情是什么。据老师说,这样的自由写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很轻松的就能从十分钟不停笔,变成三十分钟不停笔。老师还说,无论是要写作文还是将来写书,也都是可以像自由写一样的把脑子里冒出来的各种想法扔到纸上后面再来整理、浓缩、雕琢成自己要的最终作品。

自由写之后,老师让每个人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对于不了解情况的同学,老师给予解释。每个同学说自己的观点时,都需要有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老师很喜欢大家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我想这些讨论很好地帮助大家拓展思路,甚至更深刻地理解一些事情。

周五的自由写是关于最新的黑科技,高科技大公司诸如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在寻求人脑植入芯片技术。这将是我们后面一个研究写作的题目。在美国经常做一种国内很少见的项目:到杂志中翻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是老师给的题目,然后去查阅各种相关资料,最后或综合资料,或加上自己的调查研究、科研结果,成文。这种项目型作业我看见美国孩子二、三年级就开始做,一路做到大学、到硕博研究。

自由写之后,老师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个人要去学习或者写作,任何东西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读写最开心,那么大学里或者人生中总难免会有一些事情你本来不感兴趣,那么你怎么让自己对此感兴趣,怎么让你自己的大脑开始为这件事情运转呢?

大家讨论了一通,找到这么几个方法,第一把自己放到相关的情况里,比如说如果你考虑到下一次是你在飞机上被要求移除,你要怎么办?很自然的,你就会考虑我们现在能做什么,避免飞机把我们强行拖下去。第二是换角度思考。比如在这个乘客被拖拽的过程中,我们对那个乘客感同身受。那么如果我们是航警,我们是公司管理层,是公司股东,我们又会怎么看这件事呢?第三是多问问题,比如把这件事情和你已经知道的事情相对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那么解答这些问题就推进学习了。

4月12、14日第二、三节阅读与写作课

我们读了阿德奇讨论性别歧视的讲话稿《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我一直自以为是个很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坚信女人除了力气小一点以外,别的方面不输男人一分一毫。但读了她的讲话之后,我才很惊讶的发现,男女不平等不仅伤害了女性,同样对男性也有很大的伤害。比如男权至上的文化中,男性不能温柔不能软弱不能胆怯,也不能向女性学习。我们越是要求男人 像个男人,越是把他们的自我压得更脆弱,更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样的男性还有一个另外的缺点,就是往往不善于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会给自己做饭、收拾房子。

男权社会中女性又被教育得不能愤怒不能冒险,这些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工具,也难怪为什么世界上做饭大都是女性,大厨师却往往是男性;女性爱写作,大作家却往往是男性。如果我们都不再在性别上赋予过多解读和约束,那么不管男性还是女人,生活都会更多的自由,更加真实更加强健。

阅读过程中,老师让我们找”金句“,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些金句的感受。金句不是我们从小习惯的好词好句,而是文章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也有人叫”冲击句“。比如阿德奇文章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金句包括:

(1)如果我们把同一件事情听了很多次,或者做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就会把这当做正常。这是阿德奇小时候老师说成绩最好的孩子做班长时,阿德奇考了第一,老师却说只能男生做班长。因为老师从来没想到女生也能当班长,以至于她宣布条件时,竟然忘记说女生不算在其中了。这让我意识到男权在人们心中多么根深蒂固,哪怕最女权的人恐怕心中也总难免有因为习惯而不知不觉忘记平等的时候。

(2)男人越想做”硬汉子“,他的自我越脆弱。男人为了做硬汉子,不能接受自己软弱的时候,不能接受自己很多真实的感情,难以接受女性的智慧和能干。硬汉子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的”裹小脚“

(3)做为一个女性,社会期望我渴求婚姻。中国社会也是一样,对女性来说,没有婚姻就是失败的人生,看”剩女“这个词就知道了。对男性的教育,从来都是先立业后成家的。结局是多少女性不敢离婚,哪怕被家暴,直忍耐到被活活打死。

找冲击句也反映我们语文教育的一个弱点。我们重视好词好句远过于重视作者的思想。我们的孩子从小关注的是华丽的词藻,包裹的经常是苍白无力的内容。什么时候我们重视思想内涵,重视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的孩子才能站起来。

这个星期学的另一个课题是每个人的自拍照。老师让每个同学找到三五张自拍照在小组里传看,寻找各人的特点。研究自拍照显示出来的每个人的血统、性别、性向、和社会地位。老师自己展示了几张自拍照,包括办公室、书房、她的鞋柜、她的妻子。从照片中自然能看出老师很爱看书,很爱买鞋,但是看不出来她是一位女同。我不由自主的有点恶趣味,很多在美华人对同性恋婚姻很不舒服,难以接受同性恋进入课本。不知道这些华人家长发现孩子的老师是同性恋,又会是什么感觉?我女儿说,同性恋的比例大概是10%,和左撇子接近。想想这么高比例的人群被整个社会打压甚至折磨,也真是为他们心酸。

我是从来不拍自拍照的,这次为了交作业,研究自拍照的过程才发现自己确实是不太善于从图画中看出各种信息。反而是看同学的自拍照能够更敏感一些,因为能看到很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比如我从来不会在照相中搞怪。同学的自拍照,给我很多强烈的感受。一个同学的自拍照看了,大家立即觉得他是一个很注意自己外表的人,好几张照片只有他一张大大的脸,没有别的任何东西。这比看见他本人轰击力还强。另外一个同学是和女朋友的猫合影,大家一看,立马发现他是个暖男。难怪孩子阅读要从绘本开始呢,读图和读文字,很多地方真是非常相。重要的是带着孩子从图和文字中去找新信息的好奇心和能力。

最后一节课,老师让我们反思这个星期的收获和疑问。上课一周下来,我确实对自己的写作前途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两门课不光是会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期盼更精彩的下一周!

回到大学学语文(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