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以人为中心治疗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就够了吗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30人  世彦心理

以人为中心治疗,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一手创造,如今其影响早已覆盖了心理学领域内外。

这一疗法几易其名,历经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非指导性治疗”到40年代中期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使用“以人为中心治疗”这一称呼。

其名称的变换也反应了罗杰斯思想的变化历程——从治疗师的视角转变为来访者的视角,从心理治疗的立场转变为社会问题的立场。

在生命最后的十年时间里,罗杰斯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和平问题越来越有兴趣,一直致力于会心团体的发展,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推广到团体以及社区,甚至是减少国家之间的紧张与纷争,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正因为如此,罗杰斯获得198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不幸的是,几周之后,他便因摔伤而与世长辞。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相对而言,罗杰斯的一生都是积极和健康的,尽管他有一段非常孤独的童年。

不过他说:“回首往事,我认识到自己对交谈和治疗的兴趣,的确有部分是来自于我早期的孤独。”

如此说来,罗杰斯是也一位“受伤的治疗师”,就如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其童年孤独甚至悲惨,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后来却正是他将高峰体验引入了心理学。

正所谓,历经苦难,升至天堂。他们的个人经历或许最好地印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自我实现这一概念。

受伤的人们可以自我疗愈,通过主动征服被动承受的痛苦,把消极转化为积极,弱势转化为强势,症状转化为特长,困扰转化为职业,充分地完成自我实现。

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这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假设。至于问题的产生,则是由于他们未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在现实环境中,他们为获得适应(比如他人的赞赏),逐渐丧失了本真的自我。以人为中心治疗认为,如果治疗师具有特定的特质或给予特定的治疗环境,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他们则会在心理上成长,在生活上应付自如。也即,如果来访者觉得他们的治疗师

(1)理解他们,并理解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共情),

(2)接纳他们,而非评价他们(无条件积极关注),

(3)在治疗关系中真诚(一致),

那么,来访者就会了解到自己的价值,并以全新的方式体验他们自己,进而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做出积极的改变。

1957年,罗杰斯论述了治疗改变发生的六个必要和充分条件。这篇名为《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文章后来引发了许多研究。关于这六个必要和充分条件分别是:

(1)来访者与治疗师有心理上的接触。

(2)来访者处于一种不一致的、脆弱或焦虑的状态。

(3)治疗师在关系中是一致或整合的。

(4)治疗师对来访者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

(5)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内在参考框架进行共情式理解,并努力将此体验传达给来访者。

(6)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共情地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并将此体验与其沟通,这是最低程度上要达到的标准(后来罗杰斯将此修改为,治疗师的真诚一致,连同无条件的积极和共情式理解一起,必须被来访者知觉到)。

其中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一致被称为治疗师的核心品质或治疗改变的核心条件。

1984年,Patterson对大量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探究了以人为中心治疗的核心条件的效度。结果表明,治疗师准确的共情、尊重或温暖、治疗师的真诚作为治疗的必要条件是无可争议的(如果不是作为充分条件的话)

2002年,Bozath、Zimring和Tausch所做的回顾研究也表明,表里一致的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参考框架进行共情式理解、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治疗取得积极的效果是相关的。

不过,这些核心条件是否对所有来访者都是必要和充分的,人们对此存有疑问。

2007年,在一期《心理治疗:理论、研究、实践和培训》杂志中,有一个部分是对罗杰斯提出的假设进行评估,邀请了来自各个流派的著名治疗师——其中也包括以人为中心治疗流派——评估罗杰斯提出的核心条件的影响力、局限性、持久性和影响力。

这些专家中没有人认为这些核心条件对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必要和充分的,大多数专家指出,这些条件对于多数来访者有帮助,但它们并非是充分的。

此外,David Cain在《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对罗杰斯提出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进行了非常中肯的批判性讨论:

David Cain《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

共情,虽然是有效治疗效果的最为可靠的预测指标,但是治疗师似乎要与来访者对共情的看法相一致才好。换句话说,来访者体验到的共情才是真正的共情,而不是治疗师认为提供了共情即可。此外,还要防止把共情作为一种技术来进行反应,真正的共情应该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汇。

无条件积极关注,无疑是一种对来访者有益的积极态度和行为,但是治疗师和所有人一样,有时难免带有判断、批评和不同意见。无条件积极关注与作为一个本真的人之间存在着矛盾。有时,假装没看见来访者不好的一面,可能也是一种伤害(包括对来访者本人或他人)。当来访者的行为触犯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也会带有内疚与羞耻。这时,指出真实情况,表明真实态度,可能会更容易与来访者亲近。相反,当这些矛盾以其他形式流露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损害治疗关系。

治疗师的一致,往往会引起来访者对其的信任,促使双方真诚地交汇,并且为来访者的一致设立榜样。然而,研究表明,一致对于来访者的改变中等程度的相关,有时没有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罗杰斯认为一致是核心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但它也是最模糊、最复杂和最难把握的一个。显然,做一位一致和透明的治疗师具有极大的风险,可能会让治疗变得更好或更坏。

来访者对治疗师核心条件的知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来访者感觉不到治疗师的这些品质,治疗就不会产生预期效果。事实上,治疗师却很少询问或与来访者确认这些。来访者也没有认为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些条件。因此,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需要就其治疗体验进行元沟通,以保证来访者对治疗的体验与治疗师所提供的相一致。

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理接触,罗杰斯没有对其充分阐述,也较少有相关研究。当然,它是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疗师在场的质量和投入程度,对治疗效果往往具有强大的影响。对来访者来说也是如此,保证投入治疗是一个基本前提。

来访者的不一致或焦虑,与心理接触一样也很少被研究。实际上,来访者的不一致或焦虑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如果来访者缺少时间、金钱或者存在其他阻力,他们仍然会选择忍受焦虑。

罗杰斯假设治疗师的核心特征足以应对各种来访者和各种问题,这一假设是有问题的。它意味着一位治疗师只要共情、一致和接纳而不需要做其他就足够了。

显然,治疗师的核心条件并不足以帮助带有各种问题的来访者。有些严重的问题,如孤独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不是有了这些条件就会迎刃而解;另外,如果来访者没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这些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

而有些心理治疗,比如行为治疗,没有这些核心条件也可能会产生效果。Alvin Mahrer(2007)就指出过,“罗杰斯的充要条件对于我所从事的体验性心理治疗而言,关系不大,也许对于许多其他流派也是如此”。

在《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一书的最后,大卫·凯恩还对罗杰斯的假设进行了再构和扩展,提出了11条产生积极治疗改变的理想条件,增加了来访者的积极投入、与治疗师的合作和相互接纳、治疗师的在场、治疗的个别化处理、心理治疗整合、情绪聚焦和即时调整治疗等(更详细的资料,参见pp.178-191)。

当然,我在此的目的并不是指出以人为中心治疗的不足,相反,我很欣慰她在不断地创新,包括发展出来的聚焦取向治疗和情绪聚焦治疗等。在这个日益技术化、生活节奏日益紧张、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以人为中心治疗定会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和需要!


作者简介:郑世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学编辑,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存在—人本主义治疗》《生涯咨询》《现实疗法》《选择理论》《心理学史》《不完美的父与子》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