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郭荀】再看风华(3)
文/舒子澈
第三章 还君诺
然而,荀彧所做的这一切,到了现在都成了梦魇一样的影。其实从戏志才开始,荀彧就已经开始害怕了。荀彧记得戏志才临去之时曾经问过:“你真的忍心让他来替我,成我一样的,壮志未酬身先死么?”
这话说的就太重了。荀彧徐徐呼出口气,倒也不知道怎么去分辨。他晓得,这病榻上的人和自己一样,对郭嘉这个小小一团倾注了太多的关怀和不舍。
“你向主公推荐的人已经够多了,我们不能帮他是我们的福薄,也是没了这君臣之间的缘分。可郭奉孝又何辜要为了你的私心来此征伐?我们这些暗地里一言毁了千军的谋士,哪个不会被惩罚呢?”
絮絮的说了很多,戏志才的话一字一句都针一样戳在他心底。
疼得刺骨。
可他一想到那个承诺,就忘记了其余的一切。他记得当初还是小小少年的郭嘉眼里的决然,还有他眼中自己凝实的倒影。
“如今志才故去,何人可替?身侧无人筹划到底艰难!”曹操失了戏志才,也难过了好些日子,可日子还是要过,思来想去果然还是会一如往常问他,盖因荀彧推荐来的人从来都是得力非常,品行不去说都是好的,才干更是绝佳到曹操能够毫无顾忌地放下手去任他们作为。
荀彧为了这一句,眼前又翻滚过许许多多的画面。
就当是为了永不分离的诺,彧这么做,奉孝可不许怪彧才好!
但,他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头的,似乎隐约之中还有什么更大的悲痛正一步步迫近他。这就让荀彧在开口之前犹豫斟酌了许久。还好曹操并不急于片刻,只坐在原处等他言辞。
思量许久,对那毫无预兆的刺痛不得要领的荀彧照例开口,一贯的温和凝定:“彧之同乡郭奉孝,虽年纪轻轻却声名在外,早便有了‘颍川鬼才’之称,此人性行纯澈,机深莫测,彧不能及也。且善能洞察人心,必然能为公之一大助力……”
不同以往,这次他的语言一改往日简练,唠唠叨叨倒都有小半日的光景了。他是那般迫切地希望郭嘉能够来到此处和自己作伴,也是那般的迫切,想让他人尽其用。本来郭嘉全然不必跟他倒袁绍那里去虚耗光阴的,可他还是去了。就这一条叫荀彧再也忘不了抹不掉的成了亏欠,要做什么去弥补了才可安心。
曹操听着荀彧对这人的评价,眉头微微挑着,也不言语,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盘算到底要如何对待这人。
嘉……当真是他说的那般,乱世出佳人么?这么清透的人,荀彧为什么竟舍得让他投身这个污浊的乱世?他比荀彧又小了那么多,怕还稚嫩得很呢!可如是自己所想,那荀彧又为何不吝赞誉?
“文若,以往之人,你不过给予他们三言两语的评价,就是公达,也没能得到如此殊遇!你给他这么大的赞誉,难道不担心他一个方才弱冠之人,撑不起这么大的名声么?”曹操听着好笑,头一遭想着便断了荀彧的话。
荀彧听着曹操那随意的语气,也知道是自己一反常态,不禁有些难以言喻的情绪,微微做礼还是一如往常的温润:“彧与奉孝朝夕相伴数年,明公见笑。此次愿亲往阳翟,延请奉孝,决不要他继续背着我逍遥了去。”
“好啊……我倒是想看看这个被文若赞誉有加的郭奉孝!文若,操这次便许你亲自前去!”他说着,站起身,“不过你要记得,这位郭奉孝的一切……都只可比你所期许的高呢……”
这是通牒的意思。荀彧从没见过曹操会在人才上如斯苛刻。然而不知为何,他有一种奇异的信心。
“诺。”他躬身垂首,恭谨万分。
这不仅仅是一声对曹操的允诺,还有承诺。一如那时候的承诺。
奉孝,是彧来得晚了!当初,已经很久……彧现在去接你!他心底的郭奉孝,还是那个要和自己挤在一起的瘦弱少年。
曹操注视着荀彧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自己面前卸去了所有的庄重,就因为那个叫郭奉孝的弱冠少年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能为了他做到如此?曹某可就等着……他能给我怎样的惊喜!
荀彧日夜兼程,回到阳翟的时候已经觉得自己是活了一世。为什么没能早些……他到底又怎样了呢?
转着纷乱的思绪,荀彧默默地来到了那故旧的房屋住址前,叩响了门。他依旧保持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习惯,静静地,五次,不慢,也不快的节奏。
小童开了门,见是荀彧有些吃惊,朝院子里看了一眼,终究还是让他进去了。
“荀令留香啊……”郭嘉将剑随手一扔,径自背着手转过身来。
“奉孝……”荀彧在那瞬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才好。他知道郭嘉等他等得实在太辛苦,但为什么,自己竟在这瞬间非但没有一直想着的如释重负,反而会更感到沉重呢?那种巨大的,雾霭一样的感觉压在他心上,透不过气来。
“文若,嘉还以为自己要等更久。”这陈述的话语里偏偏叫荀彧听出一丝怨念,一点嗔怒。就这么一点,也能让荀彧替他想着,也许每次斜阳日暮,这小小少年就会在这院子中负手而立,照例要看一看门口,听一听动静。冬日里呢?就更不得了……
“奉孝……一直在等着彧?”荀彧也不知自己为什么在那瞬间心底就漫出来一股子心疼。那绵长的等待,对荀彧来说何尝不是煎熬
“怪就怪嘉还年少,让那戏志才抢了先机罢!”郭嘉说着,自己倒笑了,似乎并不在意。但荀彧知道,藏在这个笑容里面的到底是有多么深沉的刻骨铭心。
“彧……还奉孝一诺,本是不愿奉孝投身这污浊乱世的。”荀彧口舌有些发干,一句话停了两次才说完。
郭嘉这会儿拾起了那剑,插回剑鞘中:“君子如彧,嘉有幸。”一边带着一丝轻快,空着的左手揽过荀彧的肩头。
何时,他竟成长至此!而自己,竟忙于俗务,不得其时。荀彧任郭嘉环着自己的肩膀。他那时候还不知道,其实自私是会要了命的。亦或是他知道也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