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喜欢2月18日
我永远喜欢2月18日。我的生日🧁
放在以往,生日这一天我会和朋友去吃最爱的吃食,然后去到我们常去的奶茶店里聊上一整晚,披星戴月地回家,街道空无一人,只有橘黄色的街灯一次次从身边闪过。自懂事以来,我每一年都以这样的方式度过我的生日,舒服、轻松,像爆米花一样膨胀着的、真实、可口的快乐。

受疫情影响,这个生日不得不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度过了。这种和家人一起过生日的感觉很陌生,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安排。零点,朋友们照旧在群里送上祝福和只是意思一下的小小红包,我们之间早已达成了无需多言的默契,面对无法聚会的事实我们也心照不宣,营造了节日里该有的气氛后,依旧是简单的东拉西扯些趣事便睡去了。
生日这一天是无需给自己装上发条的,就尽情地醉在生活里,尽情地去感受自由的快乐与惬意。这一天天气倒也还不错,可以坐在阳台晒太阳,手里把玩着弟弟给我的生日帽,阳光和帽子上的五彩灯交杂着有点刺眼,但落在心里都很温暖。丝丝微风的凉意催着我离开阳台,捂上热水袋又回到了被窝里,翻看鲁迅先生 《呐喊》,感慨先生不愧为大文学家。当事实难以平铺直叙时,我们便惯用比喻来粉饰,先生的隐喻甚是一绝,笔杆当枪字字珠玑,而对环境的描写又流露着诗意,亦正亦邪刚柔并济。但我的学识实在浅薄,或是一半都未能理解。想到之前读过沈从文的《边城》,读完也是不禁感叹竟有如此巧妙的文法,沈从文先生写爱情,境界之高,只字不提爱却处处都传出情意来。书中一切都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将难免产生悲剧。这两本书也就被我归入了二刷的书单中。

想起手机里还缓存着一部《甜蜜蜜》,便也翻出来看。影片中给了张曼玉极多的脸部特写,毕竟漂亮姐姐谁不爱看呢?邓丽君、麦当劳、飘忽的股市、拥挤的香港丰盈了我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想象,这些父亲偶尔跟我提起过,但未亲身经历所以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总有些电影看完后好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爱情多是荒诞的,理智战胜不了爱情,所以阿翘对黎小军说:我们终于都失败。爱情的代价是要丧失掉一部分自我。这部电影的译名是Almost a Love Story,almost是很遗憾的一个单词,放在现实中大抵是没有李翘和黎小军的这般幸运的。在一天内能寻到自己爱到称绝的书和电影,也算是极好的礼物了。

父母回来的时候跟我讲,在外头逛了一圈也没见一家蛋糕店营业。最近何老师蛋糕在网上火得不行,爸爸便撺掇着我自己去做一个蛋糕,想着生日嘛,新意总是不能少的,也就开始自己动手了。很喜欢何老师的一个观点是:创作嘛开心最重要啦,好不好吃就看天赋了。蛋糕的制作确实很简单,把自己爱吃的零食凭感觉往里加,出来的效果也还算不错,拍完照和朋友分享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蛋糕,热闹而简单。突然想起来还未许愿,端着残余的蛋糕暂时将我眼睛闭了起来,每年的愿望都有点多,今年也是,所以我不单单在生日这一天许愿,有愿望了对着弯月繁星,对着奶茶树影都能许下,这样地不虔诚,也就不报多大的希望他能成真。

听着Beatles的《In My Life》,回想这样的一天,好像生日的氛围并不太重,甚至是我近日生活的复刻,没有highlight,也没有让我想喊出yeah的moment。但我又清晰的感觉到了这一天很美好,是平静安宁的美好,不像气泡水带来的刺激,像是餐桌上常常能闻到的醇厚的煮蛋香。我在朋友圈写下:我永远喜欢2月18日。无论是浓烈还是平淡的快乐,我都足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