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月谈|以爱之名的伤害,以流俗构筑的围城:中国教育何以偏航》
早读,按惯例,学生依照前一天晚上安排好的任务正卖力诵读。
我轻踱脚步,走向教室过道,以期发现督促读背不深入的家伙。巡视两圈,众学生皆能正襟危坐,并昂首挺胸,高声大诵,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读背尤为用心用力者,似已脸红音嘶,脖筋微涨,却又全不在意,他们深知七年级古诗文的复习,就剩这一个早读课了,睹闻此情此景,心中甚是欣慰。开学两周以来的早读,都大体如此。念至此,快意撤退至教室后排临窗空位。
窗外天光微亮,花园里弥漫着一层乳白色浅雾,石楠吐发的红嫩新芽,似在刻意搽上了一层薄粉,要与新开的娇羞桃花一比香艳。
俯下身子,翻开桌子上一沓厚厚的数学卷子,一篇文章赫然扑入眼帘。
《半月谈|以爱之名的伤害,以流俗构筑的围城:中国教育何以偏航》,文章题目极具教育情怀。我想若对教育没有真爱,是不会有如此清醒的思考,没有这样直戳伪教育者灵魂的鞭挞。
以爱之名的伤害,以流俗构筑的围城,就是现行教育偏航的缩影。
文中开篇写道:
“鸡娃”“内卷化”“军备竞赛”……全社会弥漫着浓烈的教育焦虑情绪,并转化为一种日益强烈的教育疼痛:孤独、苦闷、抑郁,患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孩子愈来愈多,相关研究机构曝出的数据令人震惊,中小学生自杀率也呈现上升的势头。
严酷的事实在拷问着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生命犹如一叶孤舟,漂泊在看不到航标的岁月之河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其载沉载浮的颠簸不前,只是其突兀而至的瞬间倾覆,却未曾深究,这些启航的生命之舟在颠簸之中、在倾覆之前经历了什么样的迷茫和煎熬。如何遵循生命发育的节律,把握认知发展的规律,前瞻社会进步的趋势,去探寻求解:我们的孩子在何时迷失,中国的教育在何处偏离?
文章继续深谈:
教育要呵护生命的本真。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培育自由、全面、有个性发展的人。生命展开的是多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丰富性:自然的感知、知识的汲取、人际的融入、思维的成长、情感的润泽、意志的磨炼、审美的涵养、德性的生成、公民意识的淬炼、社会文明的濡染……教育育人,就是要把一盏盏智慧之灯点亮,将一叶叶生命之舟放流。
而在现实的种种压力下,教育却常常忽略了它的人本功能,背离了它的育人初心。
我也在思考,作为基层教育者的一员,我只是要思考教什么吗?学生也只是在为考什么而学吗?那么,结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回归社会,走向真切的现实生活,曾经的教育给了学生什么?能让学生做什么?能让学生走多远?
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总在期盼着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能呈现这样的一条规律,那就是知识、能力、素养。从灌输知识到培养能力,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进步,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新生一代。
我们却又总是忽略孩子们在成长中信念、价值、情感的缺失。
各种力量,不只是家长,都在以“为了孩子好,提高孩子成绩”的关爱之名,祭出各具特色、各怀目的的大招、绝招,把学生按在学习桌前,钉在作业本上.......
骤响的下课铃声,让我从文章的思索中醒来,索性不再小结早读情况。见我摆手,学生会意,即可涌出教室,冲向饭堂。
拖堂,占用孩子们本就不宽裕的吃饭时间是可耻的,一时笃定愤然。
此刻,已是上午第一节,我在办公室备课之余,写下这篇短文以为谨记。
摘抄本文文末金句,自勉,也希望能勉励他人。
呵护健康、快乐、多彩的童真,解放自主、独立、创新的生长,充盈信念、价值、情感的力量,可以帮孩子看清岁月长河中那些引领前行的航标,一叶叶生命之舟就可以扬起风帆,更为通畅地驶向那一个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远方。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驶向自己人生幸福的远方,这应该是尘世上最为无悔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