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

2021-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夏雨雪_7bbc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也就是说,人在喜怒哀乐时,能做到含而不露,称为“中”;当在表现出来时,能做到有所节制,称为“和”。“中”,是每个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所有人遵循的规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得以和谐、共荣共生。

可见,在与自己的人性死磕、控制负面欲望和情绪时,最重要的是坚守“中和”这个尺度,方可达到万物和谐、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所谓:不偏不倚、折中调和;进退有据、收放得体。

当控制自己欲望时:

面对美酒佳肴,可以大快朵颐,但不可暴饮暴食,否则,会有损健康;

喜欢金银钱财,可以取之有道,但不可贪得无厌,否则,会沦为财奴;

感觉身体劳累,可以适当休息,但不可过度放纵,否则,就成了懒惰。

当控制自己情绪时:

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但不可盲目自信,否则,便成了骄傲自大;

可以与人良性竞争,切不可心生歹念,否则,就成了心理扭曲;

可以对人表达不满,但不可歇斯底里,否则,会变的丧失理智。

总之,世间之事,都是“木强则折、物极必反”。遵循“中庸之道”,克己自制、不偏不倚,才是战胜人性的“诀窍”。

正如易经所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平衡、顺应天意,才是万物均衡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