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在“离开红尘”之前,多半会有这些暗示,家人要留心
01
王弼说过,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这世间并没有无缘无故就发生的事儿,一切都有它们原本的道理。而我们,只需要把这些事儿的本质把握好,那就能应对不同的情况了。
就拿“生死”来说,很多人都觉得生死都是一瞬间的事儿。但没有人知道的是,其实这世间的生死,都并非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征兆的。
一个人在出生之前,那他的母亲,肯定要怀胎十个月。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在归去之前,那他也会遇到不同的事儿,做出不同的举动。
比如说曾国藩在离开之前,就经常会感觉到脚麻,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就只能让儿子搀扶着走路。
某一天下午,他让儿子扶他回到书房休息,过了一会之后,曾国藩就端坐着离开了。
其实,所有的“离开”,都会带有一定的暗示。当然,很多人不会接受这样的暗示,觉得亲人就一定可以长命百岁。说实话,在死神降临的那一刻,其实谁都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
亲人在离开红尘之前,通常会有这几个暗示,我们要留心了。
02
亲人在离开之前,通常会“真话说尽”。
在人们还年轻的时候,为了能够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其实他们都会选择“满嘴谎言”,根本不会说真话。
哪怕到了中晚年,他们也还是会不断地加深自己的城府,让自己伪装起来,不让别人轻易发现。说到底,人类终究是不懂得说真话的生物。
但是,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在人还没懂事之前,或者在人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相信99%的人,都会说真话。
尤其是在离开之前,因为人们已经没有什么心理的包袱了,也不需要为了名利而斗来斗去了,所以他们肯定会真话说尽。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所有善良的言论,所有真实的话语,都会在人走到尽头的时候,全部被吐露出来。哪怕是以往某些事的真相,他们也会毫不顾忌地说。这,就是人离开前的常态。
03
亲人在离开之前,通常会“叮嘱唠叨”。
有这么一个案例。
在北方某个大雪纷飞的晚上,陈大伯跟儿子陈先生促膝长谈,说了很久,内容大致跟“交代后事”有关,反正陈先生只是觉得反常而已,但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把某些事儿交代好之后,陈大伯就回到房间睡觉了。由于天色已晚,陈先生没有想太多,也匆匆回到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才发现,陈大伯已经在睡梦中安然地离开了。而陈先生也感慨,原来昨晚父子之间的促膝长谈,就已经是最后一次了。
其实,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在油尽灯枯的时候,无论人们表现出来的状态有多好,都无法掩盖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现实。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跟家人交代后事,满是叮嘱和唠叨。这,就是他们对于儿女以及家人最后的期盼了。
04
亲人在离开之前,通常会梦到故人。
李白曾写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我们能够在生前相遇,那你我就互为过客而已。一旦人离开了,那每个人都是归去之人。在这茫茫的天地当中,我们终究会随着时光而老去,一同零落于尘埃当中。
故去之人,成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为不舍的回忆。这些回忆,不会消失,也不会被遗忘。只要我们老去了,这些记忆又出现了。
为什么很多人在离开之前,都会梦到故人呢?就是因为我们都把生死看透了,而念旧之心逐渐强盛。因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我们就梦到故人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一位故去之人,都会在你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在前方迎接你,与你相遇。
这,听起来有些渗人。但是,这却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
05
亲人在离开之前,会落叶归根。
有诗云:“魂归来兮,落故乡。”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思乡之情”。这种对于家乡的情感,会随着我们逐渐老去,而变得愈发浓烈。
年轻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思乡之情,总希望逃离故乡。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就会想起故乡的景象,尤其是小时候的经历。
每个人,就像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终究有一天,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当我们飘零到土壤中的那一刻,那我们就真的“回家”了。
故乡,那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归宿。无论它好不好,发不发达,热不热闹,那都不是归去之人所考虑之事儿了。他们只想看一眼故乡,最后才感慨,人生无憾。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