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流浪大师”沈巍:每个边缘人,都曾假装合群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80人
瓜子跑得快
他是一个流浪汉,名叫沈巍,最近火了。
抖音“流浪大师”沈巍:每个边缘人,都曾假装合群翻开抖音,时不时就能看到他的身影: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讲起《左传》《尚书》,谈及企业管理,他头头是道,种种金句更是信口拈来:
有人给我钱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怎么讨饭的人不做事情,反而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劳动,反而被讥笑。
如果我穿着西装革履去捡垃圾,肯定会被人认为成有病。也许现在这种蓬头垢面的气质,更符合流浪汉捡垃圾的身份吧。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这是过去谁都知道的,现在则是贪官在监牢,一夜愁白头。
......
脑补一下,一个浑身邋遢的流浪汉席地而坐,手捧一本书,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你分析大环境、传道授业,怎么能不吸睛?
于是他火的意料之中。
网上关于他的信息铺天盖地,甚至还为他量身定制了悲惨人设:复旦大学91届高材生,在徐汇区审计局工作,后因妻女车祸,家庭变故,心灰意冷开始流浪......
但就在3月21日,网上发布了沈巍自述全文,他背后的故事,才真实起来。
他是上海人,已经流浪了26年,每天必做的有两件事:捡垃圾和读书。
他的确当过公务员,但并非传闻中的复旦毕业,而且至今未婚,更无妻女。为何走上流浪这条路?还要从他的原生家庭说起。幼时的他喜欢画画,喜欢历史类的书,但父亲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他只敢藏起书,躲在被窝里偷看。面对专断的父亲,他无所适从,倍感压抑。为了读书,他开始捡垃圾,橘子皮、碎玻璃,凡是能卖钱的都捡,然后去买书。日复一日,这种循环成了他童年的生活方式。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沈也不例外。所以捡垃圾,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执念,毕竟这件事情,曾带给他短暂弱小的自由。长大后,迫于父亲要求,放弃文学,选择审计专业,他说,这是他这辈子的遗憾。因为他喜欢文字,而非数字。1986年,沈巍大学毕业,进入上海审计局。他工作勤奋,每天加班,有时甚至直接住在办公室里,日子过得平稳简单,直到有人投诉他在单位捡垃圾。那是1993年。那天起,所有人都开始说他脑子不正常,脑子坏了。包括家里人,都与他形同陌路。他还因此被送去精神病院关了三个月。 抖音“流浪大师”沈巍:每个边缘人,都曾假装合群毕竟,谁能理解和接受一个本可以体面光鲜,却偏偏游走在垃圾堆里的人呢?
他被彻底抛弃了。
我想,在精神病院的这段日子,绝对是他一生最孤独的时光。1995年,和家人赌气后,他在外租了一套老房子。6年后,房子拆了,他开始频繁搬家,又一次次被赶出来,还是因为捡垃圾。那时,他已经和家人断绝关系,正式开始流浪街头,以极端又高效的方式实现了自由和超脱。每天凌晨两点,推着三轮车去附近几个固定的点捡垃圾。大概五点钟,回“家”休息。
天亮后,开始垃圾分类。
六七点,去地铁里看会书。
八点左右,找个地方睡觉。
就像我们看过的流浪汉那样,他头发凌乱,躺在马路边,蜷缩天桥下。不过,吃饭反倒成了最简单的事,毕竟垃圾堆里从来不缺吃的。从公务员到流浪汉,从有家到流离失所,可怜吗?很难说。如果当事人觉得满足,外人的所有同情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傲慢。与我们想象中的穷困潦倒不同,他说“我有钱,不需要人接济。”据他所说,自己每个月有两千多的工资,存款十万元左右。这样的经济基础足够保证他衣食无忧,但他依旧拾荒为生,“我从小捡垃圾,反被嘲笑,这个苦我吃了26年了,就好像一碗饭,我觉得挺好,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好。”他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那句话:所有人都讨厌你,鄙视你,这对你一点都无所谓吗?
无所谓。
大概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与其压抑余生,不如流浪地球。
抖音“流浪大师”沈巍:每个边缘人,都曾假装合群如果没有抖音,如果他并没有火起来,或许,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流浪汉,一个我们眼里的边缘人。
就像王宝强主演的电影《Hello!树先生》那样。树天性聪明且敏感,可正是因为这一切,二逼世界带给他的伤害才会如此剧烈。亲眼目睹父亲失手杀死哥哥,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哥哥的死,阉割了树内心的的叛逆,热烈,他慢慢变得温顺,沉默。他曾渴望融入集体,却在外部世界屡屡受挫,他们嘲笑他,讥讽他。但这也让他获取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能力,他妄想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里,所有人都跪倒在他面前。电影的最后,树先生疯了,他释放了,他解脱了,他终于不再梦见或看见他父亲严厉的脸,他终于可以抬起头看这个世界。疯狂成了他获取自由和快乐的终极方式。清醒而痛苦,与幻想而幸福,你选哪个?或许每个圈子里,都有一个树先生,恰如流浪汉沈巍。他们同样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与普通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他们也曾假装合群,却发现自己不能。而这种不被理解,无法融入,让他们无处遁形,因此,他们要么疯狂,要么流浪。沈在自述里说道,我不想红,喜欢宁静的生活。但是,谁肯放过如此绝好的“流量大师”?于是近百名主播和网红找到他,亲切友好的合拍。他们乌泱泱的赶来,消费着他,有的为了吸粉,有的为了卖货。他们赋予他各种称号,“网红大师”、“金句大师”、“流浪大师”;他们吹捧他,“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可是,他并没有顺势而为,粉墨登场,为自己博名利,反倒坦言,“我不是大师,百分百不是,大师要多读书。”
抖音“流浪大师”沈巍:每个边缘人,都曾假装合群沈巍为什么火了?
因为谈吐与身份之间的强烈落差。更因为他做了我们都曾想过,却迟迟不敢做的事--遵循内心而活。每个压抑的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流浪梦。只不过现实教会我们唱征服,而他还在唱《我》。就像网友@炭烤杠上花说得那样,他就是看不上我们这个世界,又不愿意妥协。他执拗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只是叶公好龙。与他相比,我们都是世俗标准下的凡人,普通但也并不庸俗。对于他,倘若我说羡慕,显得虚伪;倘若我说同情,未免自大,但他的确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豁达与洒脱。每一个不伤害他人,并选择自己人生的人,都值得尊重。或许对于他,我们能做到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