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2019-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塔182雷延明

——参加第四届全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研讨观摩会有感

            金塔县第二中学    雷延明

        此刻夜以至深,窗外还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周围的一切都归于宁静,我的心也平静了些许。只听见那雨滴如母亲般柔软的双手抚摸着街道的青石板,只觉得那雨滴如小孩儿一般与片片绿叶快乐地玩耍着拍手的游戏,只闻到经过一场小雨的浸润,大地间如清晨起来桌上放着的那一杯早茶——飘着阵阵清香。虽然培训只有满满当当的三天时间,加上来回往返,也不超过一周,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让我深切地亲近了浓郁的山城美,见证到了豪爽热情的重庆人,感受了和我一起前去培训的酒泉和金塔共十二人给我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如亲切大方的殷老师、和蔼可亲的谢老师、心思细腻的学姐——陈老师、无话不谈又技艺高超的刘老师、开朗善良的张老师、身性洒脱的朱老师、和蔼可亲的肖老师、内敛体贴的李老师、直率真诚的俞老师、可亲可近的赵老师、温柔可爱的婷婷老师。总之,参加这样一场活动,最重要的还是开阔了头脑、丰富了思考,受益匪浅。

      4月18日一早,我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培训地点——重庆人民大礼堂。远远地,一座宏伟的塔楼式建筑便映入眼帘,莫名的一种神圣感侵袭而来,不禁让我微微一震。我知道,这是在告诫我——要用心学习了。本次培训是由教育部西南教育研究中心基地发起的第四届全国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集了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倪文锦,中文测评专家学者,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祝新华,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语文阅读研究专家、树人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雁玲等40余名国内教育教学研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3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代表,我很荣幸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活动中,宋乃庆主任致辞,他说:没有阅读素养就没有人的成长。我们也经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进行广泛的、有效的阅读,我们才能进行更好地表达、更有吸引力的创作。一直以来,我们所进行的单本阅读其实就是群文阅读的基础,当前的统编教材和相应的练习册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者有相同的文体样式,我们把这些归纳、总结、提练出来就是一堂“群文阅读”样本课。练习册的每一套题后面都会有类似的一篇文章或诗歌出现,可是我经常会因为时间仓促,或者没有扎实备课而一晃而过。所以,在今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群文阅读,让学生真正走向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

        王本华主任说:“群文阅读就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这也更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已为人师的我很懊悔自己上学的时候读书太少,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现在要写一篇什么文章,设计一场活动等等,我都会变得措手不及、手忙脚乱,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很平淡、很生涩的。所以,我现在慢慢逼迫自己进行一些有效的阅读,强迫自己开始较深一层的思考。对于学生,我的要求相对来说就比较严格一些了,不仅要读,还要制作读书记录卡,写摘录笔记,分享自己的心得。就如余党绪老师所说:“让学生在阅读促进成长,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在思考中、思维里获得发展。”

      群文阅读要求我们在每一个层次上解决各自的问题;同时,也要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整合教材。群文阅读关键看教师。教师不变,课堂不会变,课堂不变,课程不会变。例如19号下午的最后一堂课中李珂老师的改变,带动下午场内思维意识的转变,课堂极具西部特色,也很有魅力,所以学生理解得很透彻,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昂。李珂老师所授的课题是《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开篇讲述西部风情的短篇让所有人驻足欣赏,并为之一叹。真真的驼铃声好像将所有人拉回到几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一样,漫无边际的黄沙漫漫让所有人感受了边塞的苍凉与辽远。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将《使至塞上》《从军行》《陇西行》三首诗歌有机结合,有效地体现了群文阅读这样一个思维理念与课堂实践的深度结合,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边塞诗歌中所饱含的“故国之思、家国情怀”。再加上李老师良好的个人修养——一番精彩的示范朗读,一瞬间点燃了学生心中的那团火,于是整个课堂掀起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浪潮。这也再一次验证了“苦心人,天不负”,个人的用心付出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悄然而至。

      除了群文阅读之外,针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余党绪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整本书阅读让思维更加系统复杂,让思维品质走向成熟,克服碎片化的思维模式。知识可以共享,唯有思维是自己的。思维是从小就有的。整本书的阅读是培养判断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资源。真正的阅读是思考。整本书阅读是复杂思考,用深度思考与经典对话。”例如,郑可菜老师和刘晓老师以整本书阅读为范例给我们分别讲解了《骆驼祥子》、《鲁冰孙漂流记》,所讲解的内容不再是浮于表面的、蜻蜓点水式的强调,而是不断的整合资源,一环扣一环,通过整合、探究、质疑、辨析这些方法来深层次的挖掘知识的背后所蕴藏的不为常人所知的内容。这样做就不会使课堂再显得那么单调与枯燥,这也是今后的课堂研究和时间过程中,我需要去不断借鉴和探索的方面。

      对于开篇的一堂研究课,我也写下了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郭老师的这堂课《感受“普通人”》有以下精彩之处: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谈话聊天(轻松自如、妙趣横生),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窦桂梅”等全国语文名师的教学模式。

      首先,他向学生聊聊自己心中的偶像:“四大天王”。其次,他再问孩子们“你们心中的明星都是谁”。最后,自然而然导向我们当下最热的话题《战狼2》。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最关注的往往都是那些最具有影响力成员,而一些尽管是明星,但在影片中承担“小人物”角色的“张翰们”却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也就是说我们会忽略了生活中那些重要的“普通人”、“平凡人”。

      2.发散思维,不断追问: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沉溺于碎片化的教学,更不是单一的了解、掌握一个人物、一篇文章就好,而是“结构化、整体性”的思考。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了三篇文章,有三个“普通人”,然后结合了《战狼2》的“凡哥”,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们不断开动“自己的最强大脑”,脑洞大开以后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样就会使得文章考虑地更为深刻。

      而后,每问到一个问题学生都会积极思考,郭老师却没有就此“唱罢”,而是不断地追问、一次又一次地抛出有趣的问题。这样做,就会更好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到的“现代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地追问就会使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也会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述,普通人却不普通,也许他们中的一部分往往会影响着身边的人,也许会改变或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身为“普通人、平凡人”的他们有着隐形的美——善良、真诚、坚强、有毅力等等,比如说《穷人》中的渔夫和桑娜,《台阶》中的“老父亲”,杨绛先生的《老王》等等,其实他们也是我们应该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做平凡人中的“不平凡者”。

        “路迢迢,心荡漾”,为期三天的培训就这样紧张而有序的结束了。对于我本人而言,可以说是有收获,有思考,也有很多的空白。因为,要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就要有大量的阅读量,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和质疑能力,要摸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的诸多方式和方法,要学着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去实践群文阅读的授课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整合、质疑、辨析的能力,也要借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情怀,让学生们有一份更为浓郁的“家国情怀”。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前路坎坷,布满荆棘”的路途,只是当“老师的这份责任”落在肩头的时候,我就不得不向前匍匐前进。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群中勃发,读中升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