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拾遗简友广场散文

练习||矿山的景

2023-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宴会说

石壕煤矿坐落在两座山之间,地势稍微有些平整,一条矿区公路像腰带似的绕着矿区打了圈,将矿区分为上下半城。

沿公路进入石壕煤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门头上“石壕煤矿”的金字还在,过大门后不久是个分叉路口左侧上坡,是走向上半城的路,右侧平缓是通向下半城的路。

顺着上半城的路走,不过数十米,左侧有一片白色外墙建筑物,那里是曾经的矿医院,矿山生产时期,医院以服务矿区日常保健为主,捎带着处理一些轻微工伤或者做些预处理,矿医院技术能力有限,稍微严重点的工伤需要送到矿务局医院,甚至市区的大医院,这个医院主要职能是社区医院性质,承担一部分中转站功能。

医院正对着的地方是一片水泥灰的建筑,层数多为六七层,这是家属区,随山势而建,层层叠叠,热闹的时候,工人和家属们经常喜欢在院坝的石桌石椅上,摆下龙门阵,下会儿象棋,现在也是很少能看到人,多数矿工已经离开矿区另谋生路。

家属区的堡坎上方,有一栋红白相间的七层小楼,是矿山的大学生公寓,当初我也曾在这栋楼住过一两年,是矿山“知识分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房间全部是单间配套,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在矿山是比较高规格的存在。

继续前行,左侧分一支路上坡,又是一片家属区,其中的楼房看起要稍微新一些,也只是相对入口处的家属区而言,其实也很破旧,其中有一栋狭长的七层楼房,墙面一看就是干打垒结构,裸露着一些石头。那是矿山的单工宿舍楼,是建矿初期用干打垒方法建成的,与大学生公寓相比条件有点差。我也曾经在这栋楼住过一年,就是筒子楼,每一层只有两端才有卫生间,早上上班高峰期,上厕所都需要排队,当时有些青工把家属接来一起住,将就走道支个火煮饭,那可真是一家炒菜,满层飘香,甚至是整栋都能闻着香味,那会儿也有几个比较要好的青工,偶尔一起炒个菜,喝点夜啤酒,条件虽然艰苦,但乐趣无穷。

再往前走,路面变得宽阔平整,路两旁的黄桷树拼命向路中间弯,形成天然的绿色走廊,左侧那栋水泥灰的大楼,就是整个矿山的大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六层,一部分五层,六层那部分都是党政办、组干科等政工部门,五层那部分都是生产技术科室,整个矿山的开采部署指挥,都是在这栋大楼完成。办公楼里保留有我十年的回忆,最顶楼的大会议室,每月安全办公会,三楼小会议室每周安全例会,二楼右侧办公室,日常的技术讨论,数据处理计算绘图都在这栋楼里面。

走过办公楼不多远,右侧有一长梯坎,高差约有七八十米,这条梯坎直接通向下半城的核心区域——井口,井口分布着矿调度中心、库房、基层连队大楼,其中调度中心是整个矿山的指挥中心,连接着矿山大脑和生产现场,矿长可以通过调度中心,随时和井下现场任何一个作业班组通电话,后期可以接入视频,煤矿的生产看起来很粗放,实则组织非常严密,调度中心也有我很多难忘的回忆,不知道多少个夜里,来这里值班,井下一旦发生瓦斯、水文、地质等异常情况,我总是第一批被通知到场,每天的早会都是在这里召开。

基层连队大楼是整个矿山的作战中心,掘进队、抽采队、采煤队等直接负责现场施工的队伍,在这里完成作业规程培训,班前会等,然后才能出发下井前往工作现场。对于连队我也是比较熟悉,每个连队都有一个大的学习室,学习室内都有一面照片墙,贴着矿工及家属美好的瞬间,通过感化教育,让矿工牢记安全。

井口就在工业广场西南角,离调度中心不远,是一个深度达到三百米的立井,现在已经完全封闭。当初这个井口连接着两个世界,一个地面的世界,一个井下的世界。用我实习时,队长的话讲,“来到煤矿,就是要钻那个黑洞洞,不钻就没有钱。”和《平凡的世界中》雷汉义区长讲得一模一样。

通过一个罐笼,一分多钟,三百多米落差,就可以进入那个神秘而又普通的地下世界。石壕煤矿建矿三十多年,地下世界像个小型城市,分不同水平布置着错综复杂的巷道,估计巷道总长度累计达数百公里,在外人看来非常神秘,人们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工作,对于每天下井的工人,其实再普通不过,井下也有“公交车”——电力机车,定点发车,也有“缆车”——吊挂人车,专门用来辅助爬长斜坡。井下也有运煤、通风、抽采、供水、排水等不同的系统,看起复杂,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构成了井下庞大而复杂的生产系统,帮助人们源源不断地开采“黑金”资源。

从井口出来沿着下半城的公路向前走,右侧有个菜市场,相应的也有一栋餐饮楼,各种火锅、芋儿鸡、烤鱼都有,只是现在都关门了。菜市场的菜往往都是附近农民自己种的,也有一部分是菜贩子贩卖的,自己种的更新鲜,销量更好些,现在的菜市场也失去了往日的人声鼎沸,稀稀拉拉的几个菜农在摆摊。

菜市场的对面是也是一片家属区,楼房也是干打垒风格,多为六七层,其中也有几段台阶,拾阶而上,再向右一转,又有一段梯坎,沿着梯坎走上去,又来到上半城,对应的位置是矿安全文化广场,离办公楼大约两百多米,中间也是些家属楼。安全文化广场是由原来的电影院改建的,靠近广场西段,立着一奔马雕塑,象征着矿山的奋斗精神。

文化广场四周种满了桂花树,花开时间,浓香四溢,东侧利用天然的陡坎,形成一面文化墙,左侧刻着《石壕赋》,右侧用浮雕的方式,刻着现代化矿山生产场景,采煤机操作、信息化运输等等。文化墙中间是一条通道,数十步台阶,上方挂一巨大屏幕,用来播放矿山重要新闻。

文化墙堡坎上方是一片蓝白相间建筑物群,看起比较新,是矿山的棚户改造区,建成年代比较新,规划设计比较合理,建成时属于矿山“高端小区”,如今,矿山退出,大多数房子都空置了,我的也不例外,倒是有些主城区的退休人员,喜欢这里的空气和水,来到这里养老,特别是夏天避暑效果还是很不错,以后我退休了,还是要回来住。

顺着文化广场处公路再向前走,里面就都是矿山家属区,依山势而建,密密麻麻。公路延伸大约四百多米,向右转一个弯,便是下半城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石壕煤矿虽然是煤矿,但是由于出煤斜井在山背后的羊叉河旁,所以矿区本部反而显得非常干净,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煤灰满天的煤矿形象,干净的让人以为这是一个花园。

远去了嘈杂的矿山生产,留下的只有安静的岁月美好,矿区目前以退休人员居住为主,没有了生产的杂乱,更加适合生活。我以后要经常回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