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里的中国,为你解密“清明”的奥秘

2023-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之腾

1.于现在感受过去的能力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这件事情,其实蛮重要的。这不仅仅关乎这个人的世界观的表达,同时,也深度影响着这个人的未来。

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先民流传下的种种习俗,虽说已经内化为了自然的生活习惯,但还是有些习惯,在历史的车轮滚滚烟尘下,逐渐式微,有些,甚至消散,再也不见了。

想要理解我们的文化,就要时刻保持历史的警觉。于日常生活中,发掘传统节日里蕴含的文化密码,这件事情,分外有意义。

2.节日里的中国,带你重温“清明”的生活美学

“节日里的中国”系列丛书,我最近刚好看完了这本《清明》,也是因为清明刚过,阅读这本书恰是应景。和我想象中的有所不同,《清明》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更有文化内涵。

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作者是中国民俗学会的副会长、著名的民俗学家张勃,她本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之深入,是我辈望尘莫及的;同时,结合着56幅彩插的古画,我们对于清明的认知,也更加地直观了。

这是一次很好的总结,它在内容上,分为12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重点,分别讲述了和清明有关的十大民俗。若不是读了《清明》这本书,我都不知道,原来清明还这么“好玩”。以前的我,单单知道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要祭祀祖先,放风筝踏青。现在的我了解到,原来,清明自唐代以来,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节日。除了以上我说的,清明节还可以拔河、荡秋千、祀蚕神、饭牛、植树以及进行与农事相关的一系列民俗活动等等。

这些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活生生的文化印记,现如今的人们,用专门的仪式,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用作者张勃的话来总结,清明节的精神内涵,分别指向这三点。

第一,生身不忘宗,千里赶上坟的那份感恩的情怀;第二,是慎终追远、珍爱生命、敢于担当、追求不朽的生命意识;第三,是赞天地之化育,辅万物之自然的应时精神。

这三点,是张勃在《清明》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做出的总结,整本书都是围绕着这三点来展开的,从清明的起源与流变,讲到这之后的十大风俗。每一种,都印证了我们先民的追求,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总是历久弥新。

3.将生死并置,日月清明

人总要阶段性地总结自己,才能学着不忘记,那些生活中的真谛。将生死并置,清明节提醒我们,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所特有的积极乐观。我们因为知道生命的短暂,才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我们尊重逝去的生命,因为那也是我们终将抵达的彼岸,我们努力追求精神的轻盈,因为相比于肉体,我们的灵魂反而容易实现生命的不朽。这些体验,都是甚为难得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这些特质,构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魂。

将生死并置,日月清明。这一天,我们可以做很多事,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重要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要忘记,生命的伟大意义。

顺应天时,尊重自然,尊重自己,热爱生活。这是我们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是我们该永远铭记的精神秘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