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3

2022-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带蜗牛去散步

1、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走捷径。

2、把时间花在省钱上是不会致富的。省出时间来赚钱才是正确的思路。努力的作用被大大高估了。在现代经济中,工作的努力程度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什么被低估了呢?判断力。判断力被低估了。

3、你能给判断力下个定义吗?我对智慧的定义是“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用于解决外部问题的智慧其实就是判断力。或者说,智慧和判断力是高度关联的:一个智慧而富有判断力的人,首先要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行动。

4、时间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判断力更重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特别是运用了杠杆以后。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其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人生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奋力前行。[1]

5、与“聪明”相比,“思路清晰”是一种更好的赞誉。

6、真正的知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就像一根链条,从基础层面到应用层面环环相扣。以数学为例,如果不懂算术和几何,你就无法理解三角函数。如果有人用词花哨,动辄谈论宏大而复杂的概念,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所谈论的东西。我认为最聪明的人是可以把事情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解清楚的人,否则他自己也没有真正理解。这是一个我们都熟知的观点,确实说得很对。

7、真正聪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他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层面了解得非常透彻。相较于背诵各种复杂的概念,我更愿意吃透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学来的概念无法被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而且会与基础知识脱节。如果在需要用到一些概念时却无法通过基础知识推导出来,你就会迷失在现有知识的迷宫中,你就成了简单的背诵机器。[4]

8、头脑清晰的思考者能够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有效决策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处理现实问题。当你做决定时,你如何确保自己是在直面现实问题?要直面现实,就要放下自我,消除自我意识,忘记自我判断,平复自我情绪。

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情绪化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带来反刍式思维,让一些欲望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现实,从而让我们对“世界应该怎样”妄下判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把政治诉求和商业问题搅在一起时。阻碍我们看清现实的最大因素就是我们对现实“应有的样子”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9、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前行。难点在于看清真相。要看清真相,就必须摆脱自我,因为自我不想面对真相。自我越弱小,对自己反应的限制越少,对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执念越低,就越容易看清现实。对美好现实的渴求蒙蔽了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所谓痛苦,就是无法继续无视事实。

10、我深知,越是渴望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就越不可能看清事实。因此,尤其是在涉及公司事务时,如果某件事进展不顺利,我就会尽力公开承认存在的问题,对合伙人、朋友和同事开诚布公。这样一来,我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隐瞒。如果不用隐瞒别人,我就不用再欺骗自己,解除了心灵的羁绊和束缚,我就更能看清现实了。

[4]感受跟事实是两码事。感受只是自我对事实的部分估计。

11、事实上,留出空闲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每一天都被各种会议占满,都是忙忙碌碌的,你就无法进行思考。悠闲的大脑才能产生伟大的创意。一个倍感压力、案牍劳形、四处奔波、焦头烂额的人,是没有办法思考的。所以,一定要为思考挤出时间。[7]

12、非常聪明的人往往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们坚持独立思考、亲力亲为,以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玩世不恭很容易,随波逐流也很容易。成为逆向投资的乐观主义者才最难得。

13、佛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14、我尽量避免预设的干扰。我认为,任何划分阵营和贴标签的行为都会给人造成束缚,让人看不清真相。要做到诚实,就要在发表观点时抛开自己的身份。

15、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信仰,这些信仰不被社会接受。但是,我们的身份和所在的族群越是排斥这样的信仰,它就越有可能是符合现实的。

16、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17、脸书不断重新设计,推特也不断重新设计。个性、职业和团队也需要重新设计、推陈出新。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18、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要选择从长期来看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顾眼前得失。

19、几乎所有的偏见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对于重要的决策,要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20、诚实和自由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有句名言:“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对别人撒谎,就是对自己撒谎。你会慢慢地相信自己的谎言,继而脱离现实,走上错误的道路。

21、我从不考虑“我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问题。我只关注事实,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事实就是这样”,或者“事实不是这样”。——理查德·费曼

22、巴菲特很久之前说过的一个建议: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我努力遵循这个建议,虽然并不总能做到,但它确实给我的人生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23、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批评某一类行为。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这样有助于维护你身边人的自尊心和身份感,获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作对。

24、关于培养诚实的态度和率直的表达方式使其成为本能这件事,你有什么建议吗?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所有人。现在就开始这样做。表达方式不一定要很直白。当一个人同时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关爱的力量时,他就会散发出人格魅力。诚实待人、积极向上,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做到的。

25、决策就是一切。事实上,一个决策正确率为80%的人比正确率为70%的人在市场上的价值和获得的回报要高出数百倍。

26、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决策者。请记住:决策就是一切。[4]

27、在决策的过程中,大脑是一台根据过往记忆进行预测的机器。在根据记忆进行预测的过程中,推理逻辑是最靠不住的:“这件事在过去发生了,因此在未来也会发生。”这种推理过于依赖特定环境,带有经验主义色彩。其实,做决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决策需要的是原则和心智模型。

28.阅读自己喜欢的题材,直到热爱阅读。

29.读书的唯一原因应该是喜欢,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不要把读书当成一项任务,读书就是因为乐在其中。

30.我发现自己现在开始重读很多书,甚至超过了读新书的时间。来自@illacertus的一条推文说:“我不想什么书都读,我只想把100本好书读上一遍又一遍。”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因为每个人阅读的喜好和需求不同。这样做,你会受益良多。

不要比谁读书更快。书越好,你越要慢慢阅读、慢慢吸收。

31.我不知道大家的情况,但我本人注意力非常差。我会略读、速读、跳读,也记不住书里具体的段落或内容。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个更深的层面,我吸收了书中的精华,这些书成为我心灵织锦上的丝线,编织成我灵魂的一部分。

32.阅读是我一生中所有物质和精神层面所取得的成就的来源。绝大多数人不会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普通人每天可能只读一分钟的书,甚至更少。把读书培养成习惯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33.阅读的题材和内容并不重要。最终,你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完成大量阅读。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这就好比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每天都能坚持的运动。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书籍、博客、推特,或者任何有思想、有信息、有学习内容的东西,最好的阅读就是自己感兴趣的、爱不释手的阅读。[4]

一书在手,便不觉得浪费时间了。

——查理·芒格

34.指出别人观点中明显的偏颇,意味着要么你攻击的对象不聪明,要么你自身不聪明。

35.世界上的书太多了,有那么多好书,这本不喜欢就果断舍弃,换下一本。

36.人与人的区别不是“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而是“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

37.以原著和经典为基础,你能够获得足够完备的世界观和深刻的理解力,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书籍。你可以顺利开启自己的学习之旅。如果能成为一台永动学习机,你就永远不缺赚钱的途径。你会拥有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你会找到真正的价值和需求所在,然后通过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38.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充满爱的家。这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

39.一条简单的人生经验: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

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从本质上看,两条道路中的一条会带来短期痛苦,而另一条会在未来引发更长久的痛苦。为了回避矛盾,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摆脱短期痛苦。

前提条件是,两个选择利弊相当,但如果一条道路会带来短期痛苦,那么它也会带来长期收益。而根据复利效应,长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大脑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试图避免短期痛苦。

因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训练,主动迎接短期痛苦,压制回避痛苦的倾向(这种潜意识倾向非常强大)。如你所知,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收获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的长期回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