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篇21一满足用户的感受
前面几篇,我们聊了如何让产品好看、好用、好有意思的话题,那么,每家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三点全都做到极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到底优先做好哪一块好呢?每一块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好看、好用还是好有意思,都是用户的一种感觉,无论我们做再多,如果用户感觉不到,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优先做哪一块,不做哪一块,做到什么程度,也是以用户的感觉为基准的,这个感觉就是我们做产品设计的尺度。那么,用户的这个感觉是怎么来的呢?又能怎么满足呢?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一下。
先来说一下用户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其实他是由用户的心理预期决定的。感觉好和不好不是一个绝对的值,而是一个相对的值,是产品的体验跟用户预期之间的相对值。他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一旦用户接受过一次好的体验,那么用户的心理预期就到了那个高度,产品体验只能不断提升,不能降低。
举个例子,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每个App的外观设计和产品体验都到了一个高度,这时候,一款做的不够好的产品是很难让用户接受的。用户天然就觉得App就应该是那个水准,低于这个水准的产品他天然就会对这个品牌缺少安全感。
第二个特点,用户是很不容易被满足的,要想给用户留下印象,必须要在某一个点上大幅超出用户的预期。如果不能超出用户的预期,做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如果已经超出了用户的预期,也不是超出越多,用户就越兴奋,也是有一个阈值的,超出了这个阈值过多的努力也是一种浪费。
举个例子,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卖这么贵,还有那么多人排队去买,就是因为苹果手机的体验设计远远超出了大众的预期,也远超同类型产品,所以才给苹果手机带来了这么大的品牌溢价能力,苹果一家公司就拿走了整个手机市场一半以上的利润。
了解了这两个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的产品体验要在各个方面至少保持在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方面都好这是很难的,是要花成本的,但至少要在平均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同行业的App基本长一个样子,因为现在同类型的产品实在太多了,用户已经被各种同类产品教育了,他已经有了一个心理预期,如果你的产品在某个方面有短板,低于了用户的预期,那对用户感觉上来说,就会差出很多。而且这种心理认知一旦建立就很难被改变。
其次,一定要在某个方面远远超出用户的预期,做到足够的好。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一定要跟同类产品有差异化,要在某个点上做到绝对的“好”,只有这样才能远远超出用户的预期,给用户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个点也可以称为我们的制胜要素。
同时,一次做得好还不行,一次让用户感到惊艳,时间一长就淡忘了,所以,还得经常做的好才可以,要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最后,这个制胜要素怎么来找呢?这个要素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什么会随着行业变化而变呢?因为产品整体的服务能力,跟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技术能力、组织能力等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当移动支付没有普及的时候,是不太可能谈新零售的。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的组织能力,是不太可能去做o2o业务的。所以,随着整个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预期是在变化的,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在这些关键点上下力气,做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
举个例子,在电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网上购物是陌生的、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当时淘宝的支付宝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新,他让大家可以放心的购物了。紧接着,大家就不满足于这个点了,东西不能是假货,物流得足够的快就是用户下一个需求的点,所以,京东就飞速地做了起来。再接下来,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得品质好,有调性,还得要性价比高,因此各种“严选”商城就出来了。
我们能看到,制胜要素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需要密切的关注用户的心理预期,不断为用户创造新的超预期体验,才能持续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总结一下,做出好产品是需要成本的,怎么来做这个取舍,取决于用户的感觉,看他是否有获得感,是否超出他的预期。找到这个制胜的要素,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狠下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