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
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不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
是指在言语器官的发音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主要依据视觉器官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并经过思维活动所进行的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阅读。
默读看似简单,也有其要求,要养成良好的眼动习惯,不唇读,不指读。
默读是相对于朗读而言的,默读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阅读速度,节约阅读时间,有助于对读物内容做细致的理解。
根据默读的不同需要,默读又可以采用通读,概读,摘读,跳读,浏览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
通读,即全文阅读,要求按照有前到后,逐层逐段的顺序进行阅读,且有一定的速度,或者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要求阅读以后能够提出问题,能发表对读物的最基本的见解。
概读,就是概要式阅读,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对文章的标题,段落意思,文章大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摘读,就是摘要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材料中选择最基本,最重要,最关心或者需要作出回答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跳读,也就是跳跃式阅读,就是将那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是阅读者已经掌握的内容,整句或者整行甚至是整段整页跳读,只读关键的字句,主要论点,新颖的见解等。
浏览泛读就是指快速粗略地阅读,没有对文章做深入了解,我们如今“快餐式”浏览信息实质就是浏览泛读。
以上默读方式,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在实际运用中,也往往是多种默读方式并用,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读得比较粗浅,浅尝辄止,常常也需要配合一些精研细读的阅读方式,才能构成完整的阅读活动。
默读作为一种常规的阅读教学方式,常常运用于指导学生课内外精读和略读,一般读前有要求,读后有检查,它与朗读教学法一起,共同承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默读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会影响阅读速度,“用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
另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默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普遍采用的处理书面文字信息的阅读方式,可以说,今日在学校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明日的默读。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