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逆翘楚的盗闲居

坯子说:琴高骑鲤屠龙子,为上头条疑作秀

2017-04-24  本文已影响10人  8c255e1d576e

战国时期,有一赵国人琴高善于弹琴,常年在冀州涿郡一带“走穴”。虽然他技艺纯熟,却始终未能大火大紫,以致闷闷不乐借酒浇愁。忽一日,幸遇神秘酒友指点,遂“拨开云雾见月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为了上头条、出大名,琴高决定不惜血本地策划一场疯狂大秀。他先投入巨资央请外地一家船厂为其量身打造了一款赤色的鲤鱼状扁舟,然后在夜深无人之际将该舟偷偷运至涿水,坠上早已准备好的若干空气皮囊和食盐布袋,使之暂时没入水下。

忙到天明时分,琴高又赶紧前往某偏僻小村,找到老里正(里正,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在本文中可认为等同于如今的村长)连唬带吓加花钱,成功雇了百十名农夫农妇来扮演自己的铁杆粉丝,并暗中叮嘱他们明日都沐浴斋戒,提前去涿水岸边摆开阵势等候。

琴高在心中默默将整个计划从头到尾推演了数遭,自认为略无纰漏万无一失,不由露出了一丝高深莫测的笑。

这天很快过去,翌日涿水岸边风和日丽,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以老里正为首,农夫农妇们按照祭拜神祗、祖先的仪式展开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本色出演尚算差强人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聚集起了超过万人的观瞻队伍。

祭祀仪式临近尾声,老里正召集众人纷纷朝向涿水方向跪地,声嘶力竭般高喊道:“为民屠龙,琴高归来!”

约莫九九八十一声呼号过后,只见涿水中一处突起碧波翻涌如泉,道貌岸然、羽冠鹤氅的琴高果然骑着赤鲤鱼现身而出,现场轰然乱作一团,更有甚者骇然叩头不已,周身抖如筛糠。

琴高就此声名鹊起,不因善琴,源于他自编自导之疯狂大秀——骑鲤屠龙,直被视若神明上仙。

坯子说

“琴高骑鲤”见于《搜神记》等典籍,对于琴高其人其事,坯子以为神乎其神反类作秀,于是就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添油加醋的杜撰了上面这个新传说,希望大家能够赏脸点赞吧。

可能需要说明一下,扁舟绑上一些空气皮囊,并坠了食盐布袋,或是经过计算,食盐慢慢融化后,扁舟就会载着琴高适时出水;或是琴高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自行划破食盐布袋,扁舟同样会在空气皮囊的作用下重新浮出水面。至于琴高潜到水下时如何呼吸,坯子觉得用一根空心芦苇杆就能轻松解决了,毕竟扁舟不会没入水下太深的。

琴高在历史上并非真有其人,应该只是传说中战国时期的神仙般人物。他曾做过宋康王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通常为左右亲信),修行涓子(《列仙传》记载的一位齐国神仙)、彭祖的神仙之术。

如今安徽省泾县东北有一条琴溪,传说琴高曾在河畔的狮子山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许是丹渣吸了天地之灵气,纳了日月之精华,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据说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潺潺溪水中会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人们为了纪念琴高,便将山下石台取名“琴高台”;溪水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被称为“琴高鱼”。

琴高最大的壮举,应该就是“取龙子”,可理解为生擒,也可理解为屠龙。

龙子,即是传说中神兽龙的子嗣,诚如《西游记》第四三回,北海龙王敖顺亲口所言:“龙生九种,九种各别”——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

所谓“龙生九种”,并非龙恰好生九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之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便用来描述龙子。

“龙生九种”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明确定论。坯子认为如今最通用之“龙生九种”版本为

老大赑屃(bì xì)

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老二螭吻(chīwěn)

又名鸱尾、鸱吻。平生好吞,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老三蒲牢(pú láo)

喜欢吼叫,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老四狴犴(bì àn)

又名宪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天禄识余·龙种》:“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老五饕餮(tāo tiè)

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老六蚣蝮(gōng fù)

又名避水兽,没人说得清它的样子。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避水兽的祖先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千年后,避水兽的祖先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人们为了纪念、表彰其家族护河有功,按其的模样雕成石像放在河边的石礅上,并说这样就能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

老七睚眦(yá zì)

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老八狻猊(Suān ní)

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老九椒图(jiāo tú)

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