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记专题书籍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我们到底该怎么读?

2016-05-01  本文已影响1569人  钟西贝

我们常常被应该阅读的口号包围,媒体和朋友圈他人读书的怂恿让我们也想从一个高中毕业后不再主动阅读的人进入阅读的世界。顺着全部是经典书籍的知名书单,我们开始啃第一个大部头,然后发现现实太残酷,真是读不进去啊,我们再次放弃阅读计划,生活本来挺忙的。然而,进入阅读是有方法的,从第一个百日阅读计划,到阅读习惯融入生活,我们需要颠覆曾经的阅读认识。我们和真正的阅读者间的差着哪些行动?

一 、我们一直停滞的原因---一直在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的概念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提出的,基础阅读是作者提出的四个阅读级别的第一层,它包含4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0-6岁能够简单阅读看图识字(大约学前水平)----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自行阅读(大约四年级水平)-----增进前面那所学的技巧,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进行比较。(小学或初中毕业)”说白了就是看篇文章能看懂,然后可以回答简单问题,详见我们做了10几年的语文阅读题,段落大意,词汇解释,阅读篇幅有限。

然而,随着知识增长的需要,阅读技巧也需要提高,但多数高校并未提供基础阅读以上的指导。这导致,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离开学校后阅读能力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基本没咋进步,阅读大部头的东西对我们来说仍然困难,不懂得阅读最直的后果就是,自学能力较弱。《如何阅读一本书》创作的意图就是在书中普及后面三种成年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主题阅读又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综合体现。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 (美)艾德勒/范多伦

二、我们应该读什么---从自身需要出发

读什么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问题,是读名声甚大的大部头或者是经典著作吗?也许是,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必然选择。真正的答案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读。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读会让你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目的地阅读,同时有目的阅读收获也会越多,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越主动,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更高明。”

郝明义在《越读者》中把书籍分为四类郝明义的四类书的分类法:

1 主食--为寻求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方面解决现实问题的阅读,生存需要阅读

2 美食--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共鸣,思想深处结晶,思想需求阅读

3 蔬菜水果---工具需求的阅读

4 甜食--娱乐需求的阅读

他提出阅读要讲究饮食要均衡。而对我们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说,最容易上手的就是第一种主食阅读,因为是我们最迫切,最实用,也最能迅速获得正向反馈的一类。比如你是做互联网运营的,那么大量阅读这一类内容会直接帮助你提升工作能力,这样的阅读对你来说比读一本19世纪的著名小说要容易得多。所以,当你苦于无法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不妨从与你交集最多,你最感兴趣的方向开始阅读吧。

《越读者》作者 郝明义

三、 自学的基础---主题阅读

一个人真正掌握自学能力的标志就是,学会“主题阅读”,这绝对是一个分水岭。“主题阅读”使你与大部分随机阅读的阅读者区分开来。《越读者》作者郝明义的认为“当今世界是个密林,知识繁杂,信息过载。你必须开一条路,顺便采沿路花,最后逐渐对密林全体有了解。无论在世界的哪个点上出发,都要先从自己脚下开始,理出通往河边的路。这样才有资格说去探索森林,否则漫无目的的打转或瞎走。还可能会原地踏步而不自知,困顿不前最终终会力竭。而找到自己专门的兴趣就是这条通往河边的路。”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把它读透,读精是现代社会立身的第一步,而不进行主题阅读,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精专。《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则认为,主题阅读是其他几个层次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所以主题阅读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当然这个主题会在随后的阅读中不断被优化和完善。

第二步,确定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目。对应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比如,我想进行关于“阅读”这个主题的研究,那么我在确定主题后,要围绕“阅读”主题搜集书目和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搜索,可以在网络搜索,可以看其他人推荐的书单,当然其他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用印象笔记等工具搜集起来。

第三步,书目初筛。一般一个主题要选20-50本书进入初选,当然随着能力的提升,初选范围 会越来越小,你的选中率会大大提升,最后基本10-20本就可以锁定阅读范围。然后把全部备选书粗略跳读一遍,知道每本书大概讲什么,然后找出与你想了解内容相关的大概10本书左右,然后用略读方法对这些书做以了解。关于基本的略读,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提出的第二种阅读层级“检视阅读”,这里叉出来简单说两句。检视阅读可以简单归纳成以下几个步骤:1.先看书名页,看序 2. 研究目录3.书中索引,评估下议题范围,所列举词汇相关的几页内文 4 出版者介绍,宣传文案 5从目录中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仔细阅读他们的摘要说明。6打开书东翻翻西翻翻,念一两段,或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把全书翻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络。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做到以上五点就算是基本上实践了“检视阅读”,要不断练习,才能更加熟练找到重点,提高效率。

要记得在检视阅读的时候,不要忘记你主题阅读的目的,要找出每本书和你相关的章节,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在初筛后再选1-2本书进行精读,也就是艾德勒所谓的第三阶段“分析阅读”。

秋叶在《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阅读”框架建立方法:树读法,即用自己写书的方法去做主题阅读 。想想如果你是一个这方面的专家要写本书,要包含哪些问题,一一列出,然后再去这些相关主题里找答案。如果别人的观点颠覆了你设立的问题架构,就马上改结构,你所看的不同书不同资料所讨论的有关部分,又浇灌了你问题框架里每个议题树干下分议题小树的枝桠,所有主题阅读相关的图书都是帮你丰富完善你的议题。阅读别人的过程就是丰富自己观点的过程。

也可以参考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给出的建立问题框架的建议“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进一步就是这个概念如何被发现或概念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最后一部分问题则是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就要放在比较没有共同性的议题之前。”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研究关于“阅读”这个主题,我会找到关于阅读方面的20本书,大概扫一遍,确定其中《如何阅读一本书》和《越读者》是我的分析阅读对象,我建立一个基础的研究问题框架,其他的书目我会根据他们的议题,完善我自己的议题框架,有些话题比如“如何记笔记”大家都有提到,但是多少不一,我就把其他书的相关章节摘出来,进行整理,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有些议题,比如“快速阅读”只有部分书有,不是我的主要方向但是是一个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方向,那么我赶紧修改我的议题框架把它加入进去,这样构成我自己的研究框架。

只有进行集中阅读后,对某一问题在短时间内才有教透彻的理解,之后你再看这方面的书或文章,速度会大大加快,理解力也提升,并且内容只要划归到你建立的知识框架就好,也不用一字一段地看,找有用的部分放进自己的框架里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读得越多,读得越快的道理。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作者 秋叶

四、读完之后的时间---阅读笔记与阅读分享

我们常常读完就完了,但这其实是对花费的阅读时间的极大浪费。对于读后,你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这既帮助你记住书中内容,不至于看完跟没看一样,又帮助你应用到实际中,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实现读书正在的目的----用。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你可以联系实际,想想书里哪些东西和你生活实际想联系,马上就开始用。

这里推荐拆书帮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其中拆书理念RIA,R 代表阅读的片段,I是拆书引导,A 是联系自身实际应用。只有联系实际的阅读才能被记住,只有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读完书哪怕只记住一个点,但是用在生活实际中也可以叫读完一本书。也因为你真得用了。所有书,哪怕只是一个片段也可以马上应用这一理论,读完马上反思和我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一些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例子,然再想这一理论我在生活中可以怎么应用。

第二、记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把精读的内容记录下来,日后可以反复温习重点内容。胡适先生对阅读笔记的整理方法有以下分类:1 抄录备忘 2 做题纲要 3 心得  4  融汇贯通做有系统的著作 。当然一些新的笔记方式比如“思维导图”也是非常好的笔记形式,帮助厘清书籍框架, 便于记忆和知识的查找。

第三,阅读后记得分享

阅读分享除了和朋友聊天分享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写阅读报告或者文章,王力先生认为眉批式笔记多了就可以形成读书报告,把阅读笔记进行整理就是很好的一种文字输出,大家不妨试试。比如在下写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其实就是把我研究“阅读”这个主题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是一个梳理知识,加强记忆的过程。只有把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只有用在生活中的才是内化。输出自己的想法的好处就不在此多说了,互联网时代个人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 赵周

最后祝大家早日开始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脱离基础阅读,进入到主题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与更多人分享,形成新的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