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H方法”-如何在工作中因材施教

2014-05-04  本文已影响638人  RichardZ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开公司的朋友聊,他自己感觉这么多年自己公司员工的能力基本上很稳定,也就是说没啥大进步。具体谈下来,我觉得他们公司的风格是以项目为导向,把完成项目作为核心目标,在公司层面以及业务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人。

一家公司可以看出一个由很多个体组成的生物族群,这个族群不但需要有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而且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必须通过持续的个体进化达成族群竞争力的提升才有可能生存。作为族群首领,其关注的核心不应该是如何完成每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如何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促进个体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族群的总体素质。

提升员工能力最重要的方式是在工作中“干中学”,培训等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工具。很多人都会体会到,集中培训属于突击式的学习,培训后对知识的记忆和行为的改变都是很有限的。在公司不同层级中培养“干中学”的方法和文化,能够持续地提升员工能力。

针对不同资历和能力的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培养的方法是不同的。我把针对不同水平员工的培养方法总结成三个层面-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办(How)。

“是什么”针对的是资历尚浅,刚入职或刚进入某个行业的初级员工。对于这些员工,重要的是说清楚“是什么”,即要做什么事情,具体应该如何做,什么就算做得好,什么算做的不好,时间上有什么要求等等。其目的是让新员工明白如何做以及好坏标准。

“为什么”针对的是跨过初级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员工。这个阶段要让这些员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管理者不仅要向员工交代清楚做什么事情,还要讲解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要指出来做错了,还要说明错误的原因,避免未来再错。

“怎么办”则针对的是经验丰富的员工及初级或中级的管理者。这个阶段的员工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这时候交代的任务,应该让他们有责任感,对这个事情负责。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个转变的核心是将目标向员工说明,让员工给出方案和时间表。管理者和员工确认方案后,由员工负责推进,管理者在关键节点上进行支持和检核,包括对于疑难为题的解答、公司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支持以及对最终结果的确认。

有时候会出现任务非常紧急和重要,因为时间或者无法承受微小风险等原因,难以实施“怎么办”这种培养方法。这时候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时间和风险可能的项目来带人,甚至可以专门为此设立一些内部项目来推进个人成长。

以上的举措可以让员工能力不断成长,而且他们也会感受出自己的进步,不断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就感。这种方法和文化,不能仅掌握在某些高级别员工身上,需要通过日常的口传身教和培训,让不同层面的员工和管理者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并在工作中不断执行。

对于一些管理者,特别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会感觉前面说的这些方式太麻烦。花那么长时间解释,事情早干完了。这种想法是因为这个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其工作不仅是完成任务,而且要为公司培养人,通过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来提高公司长期效率和竞争能力。

从员工角度来说,如果意识到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则不必拘泥于被动的管理,可以自己主动的争取“更高阶”的学习机会。比如一个新员工被布置任务之后,可以主动询问管理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当被管理者告知某一种执行方法的时候,可以询问“如果用另外一种方式是否合适?”。

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公司里,这样的员工会受到管理者的喜爱,并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公司从业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需要把自己放到离公司远一点、动态一点的位置。从关注某一件事情好坏到关注公司的成长,从看现在到关注未来。这样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出发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