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自已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赚》
为什么几乎所有行业都越来越难做了?
这也是网络上一个热门问题,一堆憨憨在下面讨论的热火朝天,说什么时代、政策、用户...等等乱七八糟的原因。谈天谈地谈空气,偏偏不找自己的原因。问题没那么复杂,什么因素都不用去看。你只需要知道:不管哪个行业,都存在市场饱和甚至超负的现象,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甲方的选择太多太多,多到买家自己都嫌烦,导致了乙方客流分散,分散到白给都没人要。这不单是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一切民营经济的问题,跟其它因素没关系。除了“垄断经济”之外,只要属于“市场经济”,所有经济都会慢慢变老,因疫情加上“经济寒冬”早已降临。其实“寒冬”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因为“寒冬”只是季节性的,总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但事实却很令人沮丧:春天永远不会再来了。因为资本主义的瘟神病已经找上门来了,即“商品过剩”,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完全依靠时代红利,总有到头的那一天。信息比以前透明多了,来分蛋糕的人就多了,卖家都快比买家多了。
• 那个蛋糕可能在以10%的速度增长;
• 但分蛋糕的人在以30%的速度增长。
中国人的天赋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一个低门槛行业变成供给过剩的行业。一旦某个产品/服务获得不错的市场效益,就会有无数企业/工厂/卖家/店面,疯狂地把市场需求瞬间榨干。不说别的,就光街上的门店,现在是过去的多少倍?卖方市场出现在过去,但绝不会出现在今天。否则的话放到以前,物资匮乏,商品“紧俏”,售货员爱答不理价格再透明、政策再不利,那都不叫事,就算你藏山沟里,顾客也能把你挖出来做生意,他还得谢谢你。毕竟,如果没有了可消费的商家,货币就是废纸,别说当饭吃,擦屁股都嫌硬。什么原因也不用找,一句话:不是行业不行了,是你不行了。事实上,仍然有海量的人、海量的企业,在良好地进化、运作、盈利,低调的闷声发大财...不然你以为街上那些频繁迭代的豪车、那些豪华的商品房,是卖给谁的?绝大多数人只幻想随大流捡钱,注定只能凑个热闹,总会想着:中国之大,人口之多,难道市场上就不能多我这一家吗?这种想法本没有错,错在大家都这么想。即便你搭上了潮流末班车,也休想长久持续。因为上车的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沉,到最后注定的结局是:虽然在车上,却还不如下车步行走得快。有句话,话粗理不粗:这两年的中国市场,钱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哪里有屎就一窝蜂扑过去,然后砰一声那坨屎就炸了,无头苍蝇就四散而去,继续寻找下一坨屎。
那可怎么办?难道生意就没法做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头脑中有了“行业壁垒”的观念,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啥叫行业壁垒?很简单,俗称“门槛”。如果说:上车的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沉。那么行业壁垒即是:上了车以后,咱得顺手把车门关上。一句话:商战你死我活,你得比同行强,才能走自己的路,让同行无路可走...
打个比方:跟计程车司机竞争的不是计程车公司老板,也不是计程车乘客,而是其他计程车司机。
①计程车司机好赚,自然更多人开计程车;
②计程车司机不好赚,很快就会有人离开。
最终所有的行业都只能徘徊在一个半死不活的回报率,除非你有高壁垒,比如:
• 全市就你一人有计程车牌照,其他人没法干;
• 或者只有你具备开计程车的技术,别人干不了;
• 计程车很贵,只有你买得起,别人进不了场。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不要先创业,而是要先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壁垒。
”正文:
一、行业壁垒都有那些形式?在我看来分这么几个段位:
【一级段位】: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注:这个好理解,谁敢说自己知道世上所有的项目、模式、盈利点?我老成不敢说,马云李嘉诚也不敢说。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世界上不光只有医生、教师、工人、农民、公务员、业务员,这些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在大众视野之外,有多少只有几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的工作室,或者压根没有工作室直接就是在家里,而其闷声发大财的能力,堪比那些写字楼里大公司,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山头,这么一个皮包公司,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举例个例子,王石在创立万科之前,是怎么积累第一桶金的?很简单,即是把北方的某种粮食,倒卖到南方,赚差价。而这种类似“信息差”的东西,即是其行业壁垒。
【二级段位】: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但不知道你是怎么干的。注:还拿王石倒卖粮食作参考,即使你知道这么干能赚钱,你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的。比如,去哪里大批量收购?去哪里寻找如此大宗货物的销售渠道?运输环节怎么搞定?交通部门怎么搞定?工商部门怎么搞定?怎么符合法律要求而不起火?在那个年代怎么保障资金(现金)的安全?其中套路,涉及到太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同理,其它的,比如各种不为人知的商业知识、技巧、信息、方法等,皆可称作为套路,而这种“套路”,即是其行业壁垒。
【三级段位】: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你是怎么干的,但没有资源去干。注:继续拿王石倒卖粮食作参考,即使你知道这么干能赚钱,同时你也知道具体的操作细节,你就能像他一样赚钱吗?不一定,因为这还需要某些资源。比如,你需要先拿出来一大笔资金去进货。在那个年代,老百姓能温饱就不错了,银行贷款也没那么方便,所以,你依然干不成。再举个当下的例子,很多正规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4%-7%,你存一千万进去,每年躺赚几十万,这事谁都知道,但也白知道,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这一千万,买商铺/居民楼/写字楼当包租公也是一样的道理。同理,其它的,比如人脉关系、货源渠道、信息渠道、销售渠道等, 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慢我快,皆可称作为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即是其行业壁垒。
【四级段位】: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你是怎么干的,也有资源去干,但没有能力去干。注:终于不拿王石举例子了,这次拿咪蒙来举例子。咪蒙是干什么的?谁都知道,是写公众号的;她是怎么干的?谁都知道,做个文字商人,编造故事,煽动男女对立情绪,利用女权心理写爆文;需要什么资源?谁都有身份证,注册个公众号就能开张了。但请问,你干的了吗?咪蒙作的恶,先撇开不谈,其文字功底之深厚,其笔力之炉火纯青,绝对可以称作自媒体人的一代宗师。人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十几年职业编辑从业经历的沉淀,所以才能,接一条广告就净赚70W,而别人不行。同理,其它的,比如营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投机倒把能力,甚至吹牛能力、装逼能力、搞笑能力(比如锤子的罗总)等“能力”,都可能是其行业壁垒。
【五级段位】: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你是怎么干的,也有资源去干,也有能力去干,但你已经把门封死。注:什么叫“把门封死”?继续举例:假设克隆出一个马云,会有第二个阿里巴巴吗?克隆出一个乔布斯,会有第二家苹果公司吗?克隆出一个释迦牟尼,会有第二个佛教吗?很明显,不会。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明显,因为其摆脱了线下的限制,呈现出更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形成无可撼动的品牌垄断。很多时候,世界上只需要一个XXX。就算你想复制,也能复制,时代已经不允许了,已错过了成就的时机。这时候,这种“先入为主性”,即是其行业壁垒。
【特殊情况】:另外还有一种特例,即是:别人对你的项目清清楚楚,但主观上并不乐于去干。举例:
• 不想干:有点“脏”的行业,比如开废品回收站、很多地推项目比较挣钱,但你宁可穷一点也不想赚 那份钱,因为你的人生除了需要钱,还放不下那份虚荣心,或者叫“社会认同感”;•不屑干:灰产类行业,比如各类虽谈不上违法犯罪但有违道德的买卖,很多人都昧不下那个良心。比如各类电脑软件弹窗里的那些保健品广告背后的项目,简单粗暴一本万利;
•不敢干:黑产类行业,比如《刑法》上列举的一些“项目”,它再暴利,一般人也没那个胆子去实操。所以,“别人不愿干,而你去干”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行业壁垒。
二、怎样打造自己的行业壁垒?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1.从一开始选择项目的时候,就不能想着做伸手党。正如之前的文章讲“创业者分类”时,提到一种“伸手党梯队”:此类人关键词是“盲目跟风”。别人都在做啥生意?咱也得赶紧“跟上趟”啊!一句话:哪里红海去哪里,专挑白热化行业。创业的本质在于“增长”,增长的克星在于“竞争”,跟在别人后面,还自以为鸡贼“有眼光”,实则炮灰专业户。网络上很多人,不踏踏实实学习商业思维,而去询问各种“项目”的,你猜猜,他们最终能赚到钱吗?不当韭菜就谢天谢地了。随大流,永远挣不到钱。
2.选蓝海,避红海。就如之前讲到的,很多创业者,扎根深耕某个目前较为冷门的领域,由于行业竞争小甚至能够形成“局部垄断”,所以无需靠规模上的优势去拼杀求存。相反,越是“红海”、“白热化”的行业,越不可能建立壁垒,哪怕脑力劳动行业。比如卖保险吧,本是个虚拟产品纯销售类行业,本应该优雅从容拼才华才对,可是因为从业者太多竞争太大,硬生生给逼成了“体力活儿”,而且你得时时刻刻想着做大做强,因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鱼吃小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自保就不错了。
3.设法提高运作生意的能力。任何项目,同行不同利。再好的项目,能力不足,也照样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再烂的项目,你有了能力,也依然可以日进斗金。这种能力,尤其以营销能力最为重要,这并非一日之功,不是掌握一两个技巧就能达成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完全的“存量市场”竞争了,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来的方式在于击败对手。所以营销功力显得那么重要,你总要替你的顾客找到一个选你而不选别人的理由。为什么看过很多项目,自己实操却四处碰壁?怎么才能把项目干透?答案简单的有点残酷:世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当事人能力不足。项目如标靶,能力是射程,项目再靠谱再诱人,若超出能力射程范围,也是鞭长莫及空流泪,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知不知道一个项目,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操作这个项目,是另一回事。世上从来都不缺乏赚钱项目/模式/方法,缺的是能玩的转的人:即俗话讲的“操盘手”。正如高考大军中,只要能够提高一分的成绩,便可在名次上超越千万人,其实做项目赚钱也是同理,也许一个小技巧/套路/知识点,就能决定你属于“被淘汰的炮灰”,还是“能留下来分一杯羹的赢家”。
4.积累各种商业相关的资源。就比如“微商”这个如今已经人人喊打的行业,也并非谁都干不成的,如果苍井空去干呢?那就没有不行的道理,看看人家微博上多少粉丝?想干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自有无数人追随。再比如,如果你想跟“实体店主”这个群体做生意(比如压货给他们),需要目标客户海量的联系方式去推广,很多人都不行,但如果我老成做的话,就问题不大,因为我知道用什么软件能够批量采集美团商家的手机号,以及用什么平台去做AI智能电销而不用请人工,从而节省成本。这都是有赖于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
5.保持进取心,不能仅限于思考“如何去守业”,而是变为:“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工厂为例:
• 你可以把工厂搬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提升利润;
• 你可以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
• 你可以开发新产品,降维打击竞争对手;
• 你可以使用新的营销方式,设法加大自己分到的蛋糕;
• 你可以寻找新的盈利点,从而摆脱竞争白热化的领域...
综上,总之一句话:你总得有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别人不知道或做不到的地方,别人力不能及的地方。
就拿大部分人(特别是文艺青年)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创业方式“开个XX实体店”做例子,投进去最少几十万,结果入不敷出,导致后半生打工还债。抱怨有用吗?
• 为什么你心里就会默认,开个实体店就一定赚钱?
• 你的门店有什么特别?
• 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服务?
• 或者代代相传的口碑?
• 或者获客的风雷手段?
你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因为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壁垒越高,越能延长你的盈利期;若没有壁垒,任何人都可以复制产品/服务,根本没什么门槛,蛋糕就那么大,为什么偏偏你赚钱,别人却不能赚钱呢?或者说为什么之前你能赚钱,而后面的人就不能进来分一杯羹?如果按照你的理论,因为“我投入了XX万元”,所以“我就应当赚钱”,那是不是任谁投入XX万元都会赚钱呢?想用钱来作为“创业的筹码”,作为你的“行业壁垒”,根本不够看。千万记住:创业是创业,投资是投资,创业是“人生钱”,投资才是“钱生钱”,这是两码事,何况那点钱跟那些“资本力量”比起来,根本不叫钱。假设有这么一个需要投资XXX元就能稳的“成熟的”项目,你猜那些掌握“资本力量”的财阀们,会袖手旁观而不入场?资本的天性即是“逐利”,且他们的嗅觉远比老百姓灵敏得多。就算你有点钱,有他们有钱么?资本的嗅觉之敏锐,哪里有“只要有钱投入就一定赚”的项目,资本力量会第一时间迅速介入并以最大的份额占领市场,你依然不够看。假设你投入100万资金,扣除成本一年能赚50万,第二年就会有竞争者加入,他同样也投入100万资金。假设市场增长率20%,20%算是相当美好了,然而因为多了一个竞争者,120%除以二,你实际营业额只有原来的60%。且由于价格战和营销成本提升,你实际收益很可能只有10万。如果10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那么投资者/创业者们闻到了味道,就势必会蜂拥而至,你的收入将继续一路下跌,直到恢复正常的投资收益,比如5%,这时候大家兴趣就不大了。而且由于惯性,最终甚至可能变成-5%,然后一直在-5%到5%之间波动,就算不赔钱,也是半死不活。话说回来,有没有不需要壁垒的项目?也不能说绝对没有,也许真的有。
但,
无脑操作虽然人见人爱,
却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因为既然是无脑无门槛,
必然会存在大规模竞争。
赚钱的核心在于“增长”,
而增长的克星是“竞争”,
如果不想办法去构建:
属于自己的“行业壁垒”,
则永远都在寻找项目的路上,
错失了机会,蹉跎了一生。
以上。
另外,我还在公众号【科创指引论】
用轻创业话题,讲个人成长&商业思维,
直说了吧,研究怎么“白手起家”的,
方法不多,只有6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