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平原雪旗下会员专题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024-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踏雪无痕77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1期“诺”专题活动。

“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诚信,我们知道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而孔夫子却以为是“硁硁然小人哉”,这是小人的行为。

平常我们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是对于原文的一种断章取义的理解,却成了约定俗成,大家一致的意见。而全文应该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个小人,是指固执无知,不懂变通的普通人,而并非阴险之人。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都是一些固执刻板,不懂变通的普通人。

分析一下,孔子为何会如此解释这句话呢?我们讲信用,得分清楚立场,对不符合正义,不符合良知的事讲信用,那就是古板,就是对恶的纵容,比恶还更恶了。

如面对坏人,能讲诚信吗?你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吗?明显是不能的,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恋爱中女孩与男孩约定相守一生一世,而发现这是个渣男坏女后,他们还是不变要遵守诺言相守吗?

一个小偷想入室行窃,问户主的小孩父母是否在家,孩子对小偷要讲诚信还是撒谎显而易见。

尽管“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种好品质,但再好的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若超过这个度,真理就转化成了谬论,所以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孔子不愧是圣人,他亲身实践了言不必信,行未必果的理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要去魏国,但是在快到魏国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叫公孙氏的大夫,他占领了一个城池,反抗魏王。

他看到孔子他们,就想把他们扣住,不让他们去魏国。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很勇敢,跟他的手下打了起来,直接把对方打懵了。

公孙氏知道孔子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就想跟他谈判,说只要你答应我不去魏国,我就放你们走。孔子觉得这样比较省事,就答应了。

但是公孙氏不放心,就让孔子发誓,说如果你背信弃义,就受天谴。

孔子马上就发了一个誓,说我出去后就不去魏国了,我回我自己的家乡好了。公孙氏听了很高兴,就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走了。

但是孔子一出城门,就带着弟子们继续往魏国走。子贡很惊讶,问孔子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不怕天打雷劈吗?你刚才发的可是毒誓啊。

孔子一边走一边说,那个誓言根本不算数,我是被逼无奈才发的,天理不会管这种事情的。

“言必信行必果”,断章取义,号召人们讲诚信,让诚信上升为一种好品质。而完整看这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则让我们心生警惕,一种好品质应分清立场展示,不要如一块一成不变的顽石。孔子的解释与我们的理解并非南辕北辙。

诚信除了要分清立场,还要注意当时的环境,所以有善意的谎言这一说法。而孟子则直接发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君子坚持心中的道义,就不必拘泥于细节了,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为符合正义之人事,言必信行必果,而为不符合正义之人事,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