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屈 原
屈原
屈原(约前340一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屈氏原是楚国的大贵族,与楚王同姓。屈原年青时,就官至“左徒”,并以“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得到楚怀王的器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当时,七国争雄,而以齐、秦、楚国力最为雄厚。楚国虽然地广人众,经济、文化也颇发达,但政权却操纵在奴隶主贵族手里,政治制度落后。屈原主张进行改革,举贤任能,立法富国,联齐抗秦。他希望楚国能担负起统一中国的伟大使命。
但是,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上官大夫靳尚在楚怀王面前诬陷屈原说过楚国造今“非我 莫能为”的话,楚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此后,屈原被 改任为“三闻大夫”。但他没有屈服,在所作的《橘颂》里明确表示:自己要象橘树那样,做一个“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爱国主义者。
公元前三一三年( 楚怀王十六年,秦惠文王为了破坏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派遣张仪面见楚王,答应割商於(今河南浙川西南)之地六百里给楚,劝楚与齐绝交。及至楚怀王与齐绝盟,张仪却说:“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怀王大怒,兴师伐秦,结果一败于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的丹江以北);二败于蓝田( 今陕西蓝田),连汉中之地也被秦军夺去。楚怀王于是又起用届原出使齐国,雷修联盟。
屈原使齐,引起了秦的恐慌。公元前三一一年,秦又向楚表示愿意退、换楚国的失地。楚怀王表示“愿得张仪,不属得地”。张仪又来到楚国,他先贿赂了靳尚,又拉拢了怀王宠姬郑袖,让他们劝说楚怀王不要得罪秦国。楚怀王听信靳、郑,不但赦免了张仪,甚至采纳了张仪的“叛纵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之说。及至屈原从齐国回来,他赶紧进速怀王“何不杀张仪”。怀王悔悟,但张仪已经离去多时,追之不及了。
同年,秦惠文王去世,第二年张仪死于魏国,这时又出现了合纵的较好形势,楚怀王一度与齐、韩联合。但不久他又背齐而合秦,于公元前三O四年( 楚怀王二十五年)与素订立了黄棘( 今河南新野东北)之盟。屈原的政治活动再次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他被贬谪到汉北一带,大约就在这个时候。
公元前三O三年,齐、韩、魏三国联兵伐楚。楚派太子横入质于秦求援,三国才撤兵。次年,太子横因杀死了一个秦大夫而逃归楚国,秦国即以此为借口,连年攻楚。楚一败再败,至公元前二九九年( 楚怀王三十年 ),又连失八城。秦昭王胁迫楚怀王去武关(今陕西商县 东)相会。屈原竭力劝阻怀王入秦,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幼子子兰唯恐失却秦国的欢心,竭力劝父赴会。怀王一入武关,果然被劫持至咸阳,第三年死于秦国。
在楚怀王被扣期间,楚立太子横为顷襄王,以子兰为令尹。国人对子兰深为不满。屈原也鄙薄子兰,写了《招魂》,对怀王的囚死秦国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子兰闻之大怒,便指使上官大夫进谗,于是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方。楚怀王死后,秦楚一度断绝了关系。公元前二九三年,秦将白起伐韩伊阙,轿首二十四万,乘胜威胁楚国。顷襄王不得已与秦国议和,第二年更做了秦王的女婿。屈原坚持绝秦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彻底的毁灭。
公元前二七八年,白起袭破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攻取了洞庭、五湖、江南。顷襄王仓皇逃至陈(今河南准阳县)。屈原眼看亡国近在眉睫,而自己仍被排斥在外,且又年老体弱,无力挽救楚国的败亡,心情万分悲痛。在绝望中,他写下《哀鄂》、《涉江》、《怀沙》、《惜往日》等诗,于旧历五月初五投泪罗江(今湖南长沙附近)而死。
属原生活在楚国衰落和败亡的时代。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作为一个诗人,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橘颂》、《九歌》、《离骚》、《天问》等许多不朽诗篇。屈原的诗是和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他自已的生活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诗热情奔放,漾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蕴藏着忧国伤时、愤世嫉俗的情感。他的诗,富于想象,绚丽多采,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律,广泛吸取了楚国民闻语言和南方歌谣中的形式与韵律,是一种饱含地域色彩的新诗体。后人因其原产于楚,故称“楚辞”,又名“骚体”。楚辞,使中国的诗歌历史进入了继《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