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谈写作首页推荐

好演讲的快速写作,你只需这“七根支柱”

2017-03-05  本文已影响203人  67e0c8293c73
图片来源网络

文|Z老师

演讲是一个人行走社会江湖的基本功,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它主要分成“即兴演讲”和“有目的的演讲”两类。“即兴”就是随便说说。观众主要是为你的人气而来,具体内容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气场和整体氛围。某位大咖一登台,说点啥观众都欢呼,就是这个道理。(居心不良的内容除外)大多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有目的的演讲任务。它可能是一场竞技性质的演说,一次行动计划安排,或者是重要集会的思想宣传,产品发布会,甚至一个稍微详细的《自我推荐》等。在这类演讲中,优质的内容才是王道。

有人说“我文笔不行,写不好稿子”。(Duang!敲黑板)告诉你:快餐时代,人们更看重你提供的干货,至于文采,尽力而为就好。声音、表情、手势这些方面,网络上有大量的课程可以参考,本文旨在分析讲稿内容创作时,要树立起的七个支点。

1.研究通知的要求

主办方的总体要求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是导航仪。这就好比:想要去西天取经,先弄清西天在哪,比收多少个厉害的徒弟都重要。

无视组织者的要求,再有才华,哪怕你有洪荒之力,也无异于自废武功。有一个很精妙的比喻:写作文时如果无视题目要求,人家让你写个香蕉,你偏要写苹果,写得再好,有毛用?演讲亦如此。

总体要求里会有明确的要点,比如,笔者上周刚刚参加完上级局部门组织的青年教师“说教材”大赛。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演讲限定15分钟,必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阐述教材编写意图,要重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等。

这些就是一个个坐标点,任你在沧海里遨游,这些坐标都是不能绕过的灯塔。

2.按要求组装初稿

童鞋们,我劝大家不要迷恋所谓的公式模板,演讲是一个很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观众期待你讲得很好,而非“背得很熟”。当然要借鉴别人的思路,不过,具体讲稿还是要自己多上点心。

先把必须涉及的关键点列在纸上,这些将构成里你演讲稿的骨架。(滴!警报响)请注意: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是有门道的。你要选择:哪个放在前面来打开视野?谁在中间最能起过渡作用?谁放最后来收尾强化?

3.保证初稿的秩序感

人都是视觉化动物,但演讲是以声音为主要载体来传播信息的。的确,现场氛围,设备质量,观众情绪这些客观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演讲效果。但我们事前能做的,就是先保证演讲内容的尽善尽美。

对于讲稿内容,有的人脑洞开到天际,能想出既让人目瞪口呆又让人大喊“服!”的创意。还有些优秀的演讲者,调动观众情绪的手艺炉火纯青,他指哪,人们“哭”到哪。不过普通人,不仅没什么天赋,实战经验又少,况且登台演讲的机会很珍贵,甚至成败会关系到一些切身利益,我们就不得不中规中矩的去准备了。你的才华到哪个层次那是你自己修炼的事,但最起码我们要利用仅有的智商,先保证讲话有一个清晰地“秩序感”。它可以是总体到局部的顺序;可以是内部到外围;可以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当然,也不见得非要按这种传统的顺序组织内容,总之,一句话:多多为读者着想,让观众很容易听出你讲话的内在逻辑。

我曾借鉴过一个IT行业牛人的演讲思路,他归纳的套路就是仨字:哇,乐,学。每一个子主题都是先用惊艳开场,可以是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或者干脆自己表演一段——让观众“哇”一下;然后几句话衔接下来,有一个小包袱抛出,尽量让观众“乐”一下;氛围起来了,逐渐推进到你的核心关键词,让人听了感觉“对哦,很厉害”或“不错,有收获”,这就是“学”一下”。每个子主题都分这样三步,妙趣横生,又有干货,“哇”“乐”“学”这样清楚地“秩序”,最后串起一场几十分钟的演讲就不是难事了。

4.让评委看到你是内行

评委们不是机器,不见得会对你说的每一个字都细细琢磨,更不会把你每一句话都放在评分框里去衡量。比赛评价的是一个整体效果,包含内容、仪态、气质甚至语音语调。我们不要作“小肥羊”的羊、“肯德基”的鸡,长得都差不多,出生就是为了被宰,而要作一只主动展现优势的“喜羊羊”。

仍以“说教材”大赛为例。评委们都曾在教学一线工作过,那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小字辈”是不是真懂教学的重难点,是不是真能把握好教材编写意图和目标。归纳起来一句话:内行看门道。这个时候,主动展示你的专业水平,不要纠结在个别词句上,用理性的大脑说明你的理解和实践认识。始终牢记,真诚地“盯着”观众,要“讲”,不要“背”。

5.过程中设计几个高潮

一切的作品都要有“起承转合”,这样才生动。那么演讲内容,就像一首乐曲,也要精心设计节奏旋律。有一些并不重要的高端概念条目,加快语速;你自己的创意、发现或是某个金句,要重音慢速强调。不过小心:没必要的时候,千万别重复说过的句子。

整篇讲稿的内容一定有一个或几个高潮,也就是自己最得意的地方,最希望观众听到的东西。仔细加工高潮部分的上下文,让它们一起把人推向嗨点。

6.情怀收尾

也许你是个理工科出身的人,但这不该成为缺少人文素养的借口。有情怀,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的作品有“人情味”。

许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些场面感动,想想看,是被主人公“缜密的逻辑思维”戳中泪点了?还是一看到高精度仪器,你就热泪盈眶?显然不是。场面的感人,是因为自己的心底情绪得到了共鸣回应。

我哥曾对我说起他上中学时有一次听生物课,讲生命发展史。这是个纯理科的内容吧?但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他说:慢慢感受到这种生命进化的神奇伟大。再加上老师的精彩引导,课程快到结尾时,很多同学都有对大自然肃然起敬的感觉。这就是“人情味”的力量。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每个人都是散落的珠子,而文化就是把这些珠子串联起来的那根柔软又强韧的细丝,它让人们找到同类和归宿。

《国王的演讲》电影海报

在上周的比赛中,整篇讲稿的结尾我写道:

刚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我听过一位老先生说‘选择了作老师就选择了一辈子当学生’这是在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常常想到的一句话。我们在学生时代去接触文学,感受到世界的喜怒哀乐;当有一天我们走上讲台,向学生们教授文学时,传递的是世间百态、悲欢离合。文学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文学,可能也是一生笼罩在语文老师身上的那个光环···”(现场氛围请自行脑补)

7.表达感谢要具体

平常我们听到的很多感谢其实并不走心:谢谢大家、谢谢各位、谢谢评委老师、谢谢观众朋友、谢谢XX电视台···这种感谢是一种套话,给人一种例行公事的疏离感,并没有表现出你的诚恳真挚。我们要学会“具体的感谢”,那就是,在感谢之前,请先想想:你到底要感谢人家什么?

感谢一般放在结尾,比如我们可以说: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感谢各位牺牲休息时间前来捧场;感谢我亲友团的热情帮助;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妈妈的全程陪伴;谢谢评委老师的中肯指导···一个小小的加工,给你的讲稿最后添上闪亮的一笔。

演讲,将是伴随一生的基本功,越练,这个“手艺”就越精湛。以上七个支柱,不见得完美,但足够撑起一篇有内涵又生动的讲稿。祝大家创作好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