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对月亮的感知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飞舞_430e

      一直在给孩子读绘本,近期读到了一本凯迪克银奖绘本,美国作者威廉斯雷特写的 《月亮生气了》。还受到了中西方文化中对月亮的感觉,巨大的文化差异。

      月亮生气了这个绘本,是一个关于勇气与友情的传说故事。我在给孩子讲述的过程中,无论是画面还是文字,都令我感到了恐怖的气氛,先是月亮生气了,就把小女孩关起来了,后面月亮追赶孩子们的过程也是阴森又恐怖。真是后悔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把我们中国人对月亮的美好情感破坏成这个样子。

      每个中国小朋友在启蒙阶段,一定都读过静夜思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明月寄相思。中国人的月亮是代表了相思的感情。还有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歌曲中也有中也有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

      古诗里,歌曲里对月亮的描述都是美好的。这是国人骨子里的认知。突然看到西方对月亮这样的描述,真是不可理解。谁说外国的月亮会比较圆。外国的月亮比较恐怖才是。

      所谓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单从月亮这里就庆幸自己和孩子是中国人,谁不喜欢美好的事物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