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城》读后感写成了简介
余华新书《文城》全网开启预售的那天,七爷发给我一张当当网待发订单的截图,我问他,未做思考就直接下单了吗?七爷问,他的书还用考虑吗?
是的,余华老师的书确实无需做考虑。我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拿起书本看上几行字,但许多故事是很难激起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只有极少数的故事能从一而终,而余华笔下的故事便是那极少数中的大多数。
读完《文城》,许多的故事情节于脑中萦绕不去,便突发奇想着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与理解,过程必定会过于个人和片面,但人生来的经历与阅历本就不尽相同,故此也无须去照顾许多,只当对自己读后的一些随记。(向来写命题作文都会偏题,一时的兴起未能从一而终,断断续续堆积的字多是对故事的梗概。)
故事发生于清末民初,围绕林祥福从黄河以北的定川为找女儿的母亲小美南下千里到达溪镇展开。我刚刚讲述的是为寻找女儿的母亲而非寻找林祥福自己的妻子,潜意识里觉得这样会更为妥帖也更能体现一个高大魁梧的北方男子对于这份感情深藏内心的坚定。
林祥福出生于富裕人家,父亲是乡里唯一的秀才,母亲是临县举人之女,家里有四百多亩田地和六间房的宅院。在林祥福人生的前十九年,父母相继离世,与他相伴的是管家田大以及田大的四个弟弟。林祥福吃苦耐劳,待人亲厚,毫无富家少爷的骄奢,田氏兄弟对这个有着精湛木工技艺且农活不输佃农的少爷从始至终都保着关切与忠诚。
母亲离世前就已经开始为林祥福张罗相亲,离世后陆续有媒婆说亲,但最终都没有合适的成亲对象,直到二十四岁的一个傍晚,头包蓝印花头巾身穿碎花旗袍的小美出现在林祥福的宅院前。父母双亡的小美与阿强兄妹从长江以南六百多里的文城一路向北进京投亲,因马车故障不得不投宿,于是他们来到林祥福砖瓦房的宅院前,带来了林祥福漂泊浮萍客死他乡的一生。
小美因病滞留于林祥福家中,在等待兄长回来接自己的一个秋季和冬季里,小美与林祥福成亲。漫长冬季接近尾声的二月末,小美卷走林祥福祖上积攒下来的大半金条并消失。小美是个心灵手巧做事细致稳妥的女人,林祥福把所有家产一一展现在小美面前时,在等待小美回来的差不多半个月里,他都从未怀疑过小美真的会一去不回,直至他发现祖上积下的财产被挪。
林祥福在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中偶尔想起小美也原谅了小美,走出阴霾的他四处拜师学艺以精进自己的木工技艺。
小美在麦收前带着个肚子回来了,林祥福再见小美虽有余怒,但也因着未降世的孩子而不知所措,他领着小美去到父母的坟前,让父母决定小美的去留。已故之人又怎会出口决议,这是林祥福对父母的孝与敬,是在隐晦地给小美反省的机会,也是他想看看小美的表态。在将小美抱上驴背返回宅院的路上,林祥福对小美说:你没有在我爹娘坟前发誓,你没有发誓说以后不走了。这是全书,我觉得林福祥最脆弱的时候,十九岁就父母双亡的他,没有人教他十九岁之后遇事如何决断,小美去而复返让他煎熬犹豫,没有明确保证留下使他不安。
林祥福因第一次婚礼过于匆忙,许多规矩遗漏,所以重新操办。林祥福将两人的庚帖恭敬放至灶台以求保佑,接下去的一个月里,两人生活都是小心翼翼,以防哪怕一丁点的小事故发生而破坏两人的命理。
虽是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个月,也顺利等到孩子出生,但小美还是在孩子满月后拖拖延延一段时日带着不舍走了。林祥福抵押田产,将所有积蓄换成银票,一路南下一路打听文城这个从阿强口中说出的小美的家乡。
林祥福与一场龙卷风一起来到溪镇,女儿的失而复得让他沉浸在喜悦里而非被龙卷风洗劫的灾难里。在溪镇,他见到许多小美对家乡的描述,也见过与小美一样的印花头巾以及身材相仿的人,但都没有小美。继续南走,林祥福越相信溪镇就是文城,于一场罕见大雪前,他又抱着女儿折返溪镇。
林祥福在积雪的溪镇里为女儿寻找哺乳的人家以止住女儿饥饿的啼哭。在这过程里,林祥福认识了早他两年来到溪镇的陈永良一家,他在陈的家里体会到了温暖与热情,也开始了他们共同奋斗相互依靠的生活。
从修补龙卷风后的破败到开设木器社,再到购置田产,林祥福成了溪镇的富庶人家,而溪镇也从他乡变成林祥福的第二个故乡。这期间,他从未停止过对小美的寻找,还通过义务修补屋子挨家挨户地排除,他见过几个小美和阿强,却都不是他要找的人。而彼时被抱在布兜里的女儿此时已经十二岁并和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的长子定了亲。
接下来小说的大量篇幅讲述了溪镇的生活、匪患、战乱。时代的纷乱里,林祥福最初寻找小美的初衷似乎被搁置下来不再提及,后来在营救顾益民时被土匪杀害。从林祥福踏入溪镇再到田氏兄弟将他的遗体运出溪镇,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北方男人为什么不远千里到溪镇扎了根,就连一起生活的陈永良一家也对林祥福知之甚少。
林祥福的生命停止在小说篇幅的三分之二处,我很疑惑,接下来的内容继续写些什么,溪镇人民迎来宁静的生活以及林的女儿林百家吗?同小七说,我书都还有大半没有看完,主人公被写死了,他有着和我同样的疑惑。
确实小说在将林祥福的命运推向死亡时候就已经结束了,而林祥福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小美却像一粒埋在心里顽固的种子,林祥福的死亡也未能浇灌发芽。余华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去伺候呵护着小美这粒种子,让她在读者的眼里逐渐显现出来。
小美与阿强并非兄妹而是夫妻,小美十岁便因家境贫瘠不得不到织补闻名的沈家做童养媳,沈家婆婆的严厉让小美的童年黯然失色生怕出错。小美长大与阿强成亲后还是因为挪用柜台的铜板给弟弟补失过错而被休弃。
放不下小美的阿强在小美回娘家三个月后去接她回家。小美原以为她会再回到让她第一次见到就眼里闪着光的溪镇,但阿强却带着她去了沈店,接着去了上海。在与阿强逃离家乡的这段时间,或许是小美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没有忧愁也不必对谁歉疚。快乐的成本是阿强从家里拿的银元不够支撑两人继续随意挥霍,他们必须找到营生以维持接下去的生活。
阿强想到从母亲口中听说的曾在北京恭亲王府做过事的姨父,这个未见过面的姨父,是阿强和小美除溪镇外能想到的投奔。一路辗转北上,睡眠环境的恶劣让小美几乎整宿整宿地不敢入睡。
在渡过黄河后,快到北京的判断让小美换上了旗袍。马车在半路坏掉,想起车上男人盯着自己看的目光,小美与阿强避免与他们选择偏离大道的小路,就这样,小美和阿强来到了林祥福的宅院前。
一路的旅程以及囊中羞涩消磨了阿强寻找姨父的念头,而林祥福富裕的家境和憨厚为人使阿强产生让小美留在林家的打算,而自己则在定川的车站等着小美。
小美在携带林家近半积蓄找到阿强,两人开始南下。在离开林祥福之前,小美就已经发现自己身体的异样,她怀了林祥福的孩子。阿强愿视为已出的承诺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短暂得让小美平静,但在此后的旅程中,小美又开始了心事重重。
在渡过长江前,小美的不安和负罪感阻断了她和阿强继续南下的脚步,即使会被林祥福打死,小美也打算将孩子送回去。
小美生下孩子后再一次离开林祥福,和阿强回到了溪镇,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让小美想不到的是林祥福随后也出现在了溪镇。这个身材魁梧怀抱婴儿的男人成为溪镇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小美也多次从保姆口中试探着询问这个男人和他的孩子,但她却不敢出现在林祥福的面前。小美和阿强计划暂时避到沈店去的时候,林祥福继续南下寻找文城。小美问文城在哪里,阿强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这个虚无缥缈的文城,已是小美心底之痛,文城意味着林祥福和女儿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
林祥福返回溪镇后下起了罕见大雪,商会在城隍庙祭天祈求,小美和阿强也去跪拜。在跪拜祈求完上天后小美开始祈求林祥福,身上的热量逐渐散去时小美看见林祥福就在她面前,对她说“回家去。”在接近冻死的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了异常,小美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她脱掉了衣服。
林祥福出现在城隍庙附近正是他从第一次从陈永良家出来之时,城隍庙前的空地上将一个灾难展现在他面前,许多祭拜苍天的人冻僵死去。最后六具暂时无人认领的尸体孤苦伶仃地留在空地上。林祥福永远不知道那六个死者中有小美和阿强,女儿的哭声让他感觉在雪中站立太久,于是他抬脚离去。
田氏兄弟送林祥福回家,为躲避土匪而选择走小路来到了小美的坟前,“他们停下棺材板车,停在小美和阿强的墓碑旁边。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
不管是前篇讲林祥福还是后篇讲小美,都是以田氏兄弟运送林祥福回家作为结尾,第一个结尾是林祥福寻小美而不得给读者留有疑问和猜想的故事结局,第二个结尾是补充交代了小美的一生后给予读者的答惑。
读完《文城》,内心里跌宕不已。很多故事情节的描写荒诞、残忍又觉好笑,像一双伸缩自如的手,将情绪在这三者之间拉扯却最终找到了制衡点,所以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安放自己的感叹。
文城是林祥福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但却身在其中的地方,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