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时间的人》 读书笔记
《追时间的人》
第一讲 思维模式与积极教养
语录:
1.打骂永远无法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果孩子听你的话,只是因为想着如何避免挨打,而不是因为他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和真正对他有利的”,只会适得其反。事实上,打骂孩子只能让孩子学到相反的东西:怎样骂人、怎样打人、自卑、恐惧、羞耻。
2.男孩和女孩都应是精神上富养,物质上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满足。物质上的国度满足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物质主义,非名牌美食不能满足,如果自身的能力无法达到欲求,将来生活的幸福感可能更低。
3.成人当然也需要成长。举个简单的例子,夫妻俩开始”志同道合“后来如果事业、见识的差距越拉越大,则常常难以维持。成长的方面很多,知识、能力、与人的交往、事业等等,既然变化不可避免,那么共同成长就是更健康的相处之道,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需要“。
第二讲 人类的择偶权衡
语录:
1.真正的认可,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时间是一个公正无私的裁判。
2.每个人都有自己未曾发现的才干。他至少需要打败惯性和惰性这两个敌人,才可能从他们嘴里打听到才干的下落。
3.做事不认真的人,就是在出卖自己。
4.很难对自己写的文字满意,这是不是一种病?这不是病,这是清醒。
5.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流行的东西都不是真理。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都能劫持我们的大脑。
6.最好的修炼,是当下的修炼;最好的归隐,是尘世的归隐。有梦,有爱,才完整。
7.”二“是一种很难伪装的品质,它是一个人天赋异禀的自然流露。
第三讲 神经迷思
1.虽然我读书不多,但作为经历中国语文课程培养,读了大量课文与课外书的青年人,大约总有那么几个作家偷偷在脑中留了那么几句话,以至于今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受着他们的影响。其中,王小波的“有趣”就成了我做选择时候的一个指南针。
2.我对“有趣”的定义很庸俗:新奇又有用的东西,就是有趣。在神经科学研究中遇到的,有时是新奇,有时是无聊,但总的来说,都是短期内看不到具体用处的。翻看我在“知乎”里的回答,充满了大量的“可能”“也许”“假说”和“治不了”。面对亲戚好友和网友们问“家里老人痴呆能治好吗?”或者“痴呆怎么预防”之类的问题,回答通常都是“抱歉,没办法”和“这样可能有点用,但我也不确定”。对我这种崇尚实用的人来说,神经科学实在如镜花水月一般,难以触碰到他的实用价值。
3.只要我们没彻底了解自己,这个领域就少不了神秘的玩意儿。神秘、了解自己,基本上可以构成我的有趣观了。
4.不理解世界,不了解自己,可能只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吧。
第四讲 可供性
语录:
1.每发现一个新理论,世界就会变得更简单清晰,也会拥有更大的自由。对我而言这是致命的诱惑。
2.自我概念系统里面还有像“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差别,这时候用两套意向火柴,一套是摆成现实的状态,一套是想追求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明显呈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从而明确追求的目标。
3.边界上跳舞才是创造的姿态。
4.理性和感性双系统的成长决定了人生的深度和宽度。在感性方面有优势的人,理性系统决定了其思想发展的高度;在理性方面有优势的人,感性系统决定了其社会发展的丰富性和敏感性。因此,完善自己的双系统是自我发展的终生任务与目标。
5.对上一代人而言,网络是工具,对这代人来说,网络就是世界。
第五讲 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
语录:
1.有人认为自己擅长思考,不善于执行,其实有一半人都这样。时间领域需要行为积累,而不只是理论。滑雪,50小时入门,500小时晋级;开车,一周入门,2000公里进阶;健身要两个月;了解异性要3~5年;当好领导,要15~20年历练。只要练习,只有练习,才能学会。读再多理论书,在边上看再久都不行。
2.在行动上,完成比完美重要。完成80%,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多;要完美,再加20%,其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完成80%需要的时间都多。与思考不同,行动和做事,反复修缮结果的代价很高。先把事情做完,有那么样子,差不多70%~80%。不要期待一口气做得很精致、很完善。行为上的好,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去打磨。
3.经常有人说自己对专业没兴趣或者不喜欢,于是不知道干什么。可以问自己:是否因为还没有找到喜欢的事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你找到过自己喜欢的事吗?你为之做过什么准备、投入过多少时间?此外,喜欢不喜欢真的那么重要吗?生活很艰难,学到本事才是真的。不要矫情,生命是短暂的。
4.演化论最重要的思路是,揭示一个优良的设计如何通过一步步的微小优势的积累而获得。他不需要全能全在的神一般的规划,但需要一步步小的设计;也不需要每一步都有意识,但需要这一点好设计能背自然选择看见,能对表型竞争产生好处并被积累。他不是完全随机的,但也不是完全计划的。
5.Make yourself uncomfortable(让你自己不舒服)!演化天性让你衣食无忧后就歇着。如果同辈一般,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微博上泡着、看着、评论着,舒服得要死。只有市场突然改变,或经常遇到高人,让你不爽、无助、心酸,你的原始能量才会被激发,重新想办法、找出做产品、拼市场。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没人例外。
6.跨界思维对于打破天花板极为重要。资源将在更高层次上重新组合再造。前路是从未尝试的。不断取非的自我,还不是具体的、实在的自我。仅仅靠想象未来的自我,依然是从已有格局出发。打开多重身份的行为空间,才能自造型的地形图。
7.青少年从热烈的情歌、感人的小说、催泪的电影中习得感情的感受。当你亲遇择偶价值高的异性,你会不顾一切去爱,你仅有豪气与冲动,先感动了自己,再期望感动对方,但依然被婉拒或抛弃。成年后,情绪不似热烈、人生不如初见,但你却被选择。失落吗?爱是连续的过程,从震撼的情绪到稳定的实力。
第六讲 好人会武术,神仙挡不住
语录:
1.梦想就跟美女一样,还是要有的。可以短时间内,就只能追逐一个。
2.想要一个人焦虑,就给他一把梯子。小白兔,给一根胡萝卜他就会啃;小白鼠,给一个小轮车它就会转;人,给一把梯子他就会爬。人本来在路上走的好好的,但如果你把梯子架到墙上,告诉他“在墙头走比在路上走更高”,那他就一定要想方设法的爬上去。
3.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常常是选择了一个艰苦的智力过程,她需要努力学习、理性思维、审慎分析,还有自外于主流舆论的勇气。
4.读到研究生命意义的心理学家米迦勒 斯泰格尔(Michael Stegger)的一段话:没有意义的人生,不过是一系列零落散乱的事件,无法串到一起;没有意义的人生,是没有主题、没有目标、没有理解的人生。
5.思维方式只有现代、古代之分(更严格地说是科学、非科学或逻辑、非逻辑之分),没有中式、西式之分。中国人和外国人,交流科学是同一套语言,蠢起来是同一套语言。
6.所谓信仰,就是无需证明的观念。我的信仰有两条:一是客观,二是人本。客观是说,宇宙的规律可以且仅可以通过客观观察得到;人本是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平等的权利。这两条观念正确与否,我无法证明,因此当作信仰看待。
7.我的攀比心无处不在,并非理智可以控制。一个男人在看《花花公子》时,明明知道这些模特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仍然会在潜意识里把它们拿来和自己的妻子、女友比较,然后自然就觉得自己的另一半没有吸引力。
8.鞭鞑你追求成就的基因更容易传播,因为成就能带来巨大的生存和繁衍优势,比如从太平洋岛黑海,8%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子孙。牛人能得到更多的女人;女人宁可分享一个牛人,也不要独占一个贱人。渴求成就的基因就这样刻进人类DNA。
9.我以前写过几本书,每次都踌躇满志,自以为写出来必然洛阳纸贵,功成名就,结果每次都石沉大海,如同水消失在水里。但我还是喜欢写书。以前以为这叫屡战屡败,今天才明白,原来我是个连续创业者。
第七讲 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莫泽夫妻谈
语录:
1.梅—布里特:要想获得出色的工作成果,你必须的尊敬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你需要一流的同事,同时又要兴趣相投。同时作为同事,彼此之间的不同的特点也会是共同的工作从中获益。
2.梅—布里特: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
3.爱德华:我们现在所做的是试图去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而这项工作长远看来,会对与人脑相关的一系列领域产生贡献,例如神经学,心理学等。阿兹海默症是目前与这项工作联系最紧密的,然而长期来说,这项工作会持续促进对于大脑的认知。人们曾经计算过有多少疾病是与大脑相关的,至少有三分之一,所以未来应用将会是非常广泛的。
4.爱德华:我总是持续地对这样的现象感到惊讶:大比分的功能都从生命起始的时期就形成了,有多少是基因决定的?有多少是结构性的、由大脑连接方式所决定的?至少在我们研究的案例中,空间定位是这样,也许还有更多的精神功能是大脑本身的产品,我就是对这样的问题深深着迷。
第八讲 谈判基础与技巧
语录:
1.科学需要的尊重不是仰视和膜拜,而是对科学思维和过程的掌握和了解。
2.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的认识和态度却不是。
3.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和对一个人有恶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
4.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呢?基于大样本、系统地产生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通过周密的逻辑推理、严格的实验设计,经过无数个案的考察才产生的。这样的知识一般对大众缺少吸引力,因为他们不会哗众取宠地许诺一些不太真实的好处。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知识带来的结论都是——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成功的机会会比你那样做高一些。
5.快餐式知识消费就是只给结论,而不给出所以然的现象。这是新时代的知识暴力。反对知识暴力,坚持言之有源。
6.辩论的基本礼仪:(1)明确自己的观点,指出论证论据;(2)重复对方观点,指出其中的共同点和谬误,提供论证论据。
第九讲 让小朋友学会情绪调整
语录:
1.孩子对于自己的定义或者说评价,始于父母和老师。也就是说,起初,他们并不知道正确地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依赖于外部评价。请父母和老师在谈论孩子的时候注意!!
2.无条件接纳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感受,有条件接受孩子的行为。
3.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代替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改变看法来疏导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机会学习处理情绪。
4.怎么对付孩子,只能由我们家长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地体验中,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在下一次的战斗中灵活运用。
5.孩子学习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培养情商思维的开始。
6.我发现很多人在育儿体会到的挫折感,其实并不是来自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自己。如果父母能够认识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能较少很多挫折感和焦虑,能增加很多孩子的快乐时光。
7.家长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应该是对孩子最了解的人。家长如果能够大致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或者各个阶段的能力,再加上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这样去读一些育儿书比较有效,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育儿技巧。
第十讲 实施科学与特殊教育
语录:
1.近200年中,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其他有关人类的学科在科学的支持下获得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快速的发展,唯独教育学仍波澜不惊地承袭古典浪漫主义教育观,将教育视作艺术、祖传秘方或某种不可量化的神秘魔法,拒绝或不重视科学。
2.IS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在不同的文化、制度背景下,被不同素质和教育理念的使用者以不同的强度、忠诚度和持久度,把EBP运用于不同的对象是对成效有何影响。
3.用科学的手段研发验证的EBP,通过实施科学的模式迅速推广融入一线实践,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持最多特殊儿童及家庭获得最佳成效。
4.自闭症孩子和其他有障碍的孩子,人生不是只有一件事——治疗。他们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表演、旅游、参观博物馆、探亲访友、庆祝节日中成长。孩子首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有自闭症的孩子。
第十一讲 信息捕食者的选择
语录:
1.信仰第一,信仰和利益冲突时信仰第一。
2.活得安全是种智慧,但为民众发声才是荣耀。
3.媒体的全球化,意味着信息的分享。
4.同舟共济,说的不是战略盟友之间的合作,而是交战敌手在风暴中的暂时合作。
5.在任何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先锋者、观望者和望风者。
6.职位是暂时的,职业是永恒的。
7.人必须有深度,其次才谈有没有偏见,一个没有偏见又没有深度的人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有偏见但是有深度的人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要做到有深度然后再没有偏见。
第十二讲 好中文的样子
语录:
1.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还是爱。
2.肚里没货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引子,一点酵母,一点催化剂,一点催情药。不管你叫它什么,开始行动是最重要的。
3.做与不做是本质的区别,心里藏着一个太平洋,不如挤出两滴鳄鱼眼泪。
4.生活,是神秘岛;英语,是躲在暗处帮助你的老船长。
5.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人间的娱乐都关机,空落落的心开启了一道缝,这段时间不属于睡眠,它属于艺术片。
6.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是有生命的,它代表了一种突出重围、挣脱桎梏的精神。
7.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有那么点历险,让平庸的日常生活成为闪回的片段。
8.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虚掷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一切都算不上风险。
第十三讲 运动控制
语录:
1.我们感知,我们运动,这是我们和世界进行交互的方式。
2.后多人有偶像,但我没有,偶像是需要膜拜的,但科学需要独立思考,是没有膜拜的。
3.我最大的向往就是自由。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人要经济自由,我觉得经济自由很容易实现,我挣得不少,生活无忧,时间和工作的自由,我有。但明星没有。
4.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都喜欢看书,我们集中注意力沉浸在思维中,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我们的心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旧的时代。新的时代是由有网瘾的年轻人组成的,他们在刷微博,在不同的网络信息中跳跃,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他们在地铁上公车上饭桌上看手机,吮着没有营养的信息。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他们都是吮着果汁的猴子。
5.脑力有很多维度,最好的状态是每个人真正利用了自己的长处,让工作和长处相契合。契合的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快乐、有成就感。这种匹配,需要恰当的教育体系来完成。
6.让鞋来适应我们的脚,而不是脚去适应鞋子,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未来。
7.有一种脑力是没办法在舞台上展示的,那就是创造力。
第十四讲 时间与决策
语录:
1.人或动物因为不可控事件而不断遭受挫败,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对不可控事件的解释归因风格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后果。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成为许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2.科学研究不仅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相反,人类实际上可以控制自然。
3.财富意味着选择。今天人类面临着大量令人无法置信的、眼花缭乱的选择——相比于以往任何时候,人们可以买到更多唱片、更多衣服、更多教育、更多汽车、更多音乐会和书籍以及更多知识。那么谁来选择呢?个体。
4.过分相信一个人控制自身的能力会带来两个问题:它会增强抑郁,还会让人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
第十五讲 时空选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