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ght写作成长营伴爱成长-自由书写营

Inlight W14 爱的52中习惯之避免骄纵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Ava梅花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对娇纵的定义是:替孩子做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


家长的一个错误是:以爱的名义娇纵1)娇纵造成孩子的懦弱,因为它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信念:其他人应该为他们做好所有的事情。2)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是允许他们发展“我能行”的信念。3)当孩子学习到自己能够在生活的坎坷中生存时,就有了能力感

这张工具卡虽然没有给到具体的行为指导,但却可以给到我们很好的提示和觉察,让我们先从“避免娇纵”的意识开始,为了使孩子达到“我能行!”我们可以结合正面管教的其他工具卡,例如花时间训练、练习、细小步骤、放下、信任、家务活、日常惯例、零花钱等工具卡从根部解决娇纵这个问题。

实践案例:

小Y两岁之前,一直由奶奶照顾得比较细致,两岁半之后,考虑到他快要上幼儿园了,所以,我们开始有意识地训练他的生活技能。就拿穿衣服来说,开始的时候,他穿得特别困难,也有几次,无论如何也穿不上去时大哭着说:“不穿了” “我不穿了”。看见他哭的时候,我和小Y爸爸也很心疼,也想过:算了,反正如果不会穿衣服到时候老师也会帮忙的。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些都是他一定要掌握的生活技能。所以,我们没有放弃,还是一次一次洗澡后把衣服递给他。慢慢地,他会穿裤子了;慢慢地,他会穿上衣了;慢慢地,他可以穿外套了。

小Y顺利进了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小Y所在的班级举行了穿衣服比赛。从老师拍下来的视频来看,他穿得挺利索的。要知道,他是暑假出生的,3岁多一点就上学了,比班上一些孩子小了将近一岁呢。

那天回来小Y一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得意地跟我分享:“妈妈,我穿衣服比赛拿了第一名。” 其实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这个活动不是为了排名,也没有排名,是老师们为了提醒家长在家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而开展的。而他自己,对第一名并没有多强的概念。可是,从小Y的表情和言语中,我们知道了,他有了能力感,他很骄傲。

第一类耳提面命的娇纵。

从何时起,我们成了孩子的“滴答软件”。一天到晚提醒个没完没了。

早上出门,今天上什么课?记得书本作业带齐。

天冷了,记得脱了外套运动,运动好了穿回去,免得着凉。

天热了,运动起来都是汗,记得放上吸汗巾,要不风一吹又要感冒了。

记得在学校里小口多次喝水。

饿了记得吃点心。

周三测试,复习了吗?

周五打鼓汇演,练习了吗?

孩子啥也没说,啥也没干,我们已经一天24小时的心思全在他身上打转了。

第二类代为行事的娇纵。

吃饭——6岁以前,担心饭被吃凉了,总是一口一口喂给孩子吃。7岁起,继续为孩子打饭添菜剥鸡蛋挑螃蟹肉等。

系鞋带——怎么教了半天也不会,算了算了,我帮你系!

洗澡——衣服拿好了,洗澡水放好了才叫孩子去洗。

扫地——扫得自己身上都是灰,放着放着,我来!

整理房间——很晚了,快去睡觉,这里放着我来。

写作业——来,我帮你安排,这个先写,这个后写,这样才快嘛。

手工类——亲子作业,这样弄太难看了,算了,你去休息吧,我弄好你明天拿过去交差。

比赛作品——代为修改,甚至代为完成。美名其曰,孩子没时间,思想是孩子的就可以啦

各种担心孩子不能照顾自己,加上怕丢脸,图省事,但凡我们能伸得出手的,一律代劳。这也是一种不经意的娇纵。

第三类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只要我们还能支撑的娇纵。

家里好吃好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这就不用说了。对孩子的要求是千依百顺,从物质到体力,只要孩子开口,拼了命也要去做。在孩子尚未长大成人之前,我们看到的还都是小打小闹,一切都在承受范围之内。所以为了感觉被孩子需要被孩子认为自己是爱他们的,而频频纵容。

“妈妈,你帮我穿衣服,我冷!”“好的,别爬出来,冻着了。”

“妈妈,你帮我画这张画,我要拿全班第一。”“好好好,没问题。”

”妈妈,我要吃薯条!“”可是你咳嗽啊!“”不行,我就要吃薯条!“”好吧好吧,给你买!但要少吃点!“

”妈妈,我想去迪斯尼乐园!“”啊,那个蛮贵的,又耗时间!“”同学们都去了,我没的去!同学们会笑话我的!“”那……好吧!暑假带你去!“”耶!妈妈最好了!“

“妈妈,我想要成套的芭比娃娃。”“家里很多啦……”“家里的不是最新的,这套我看过了,最新的,才900来块。小A都有,我很羡慕啊。”“好吧好吧,哪家有买,带我去吧!”

“妈妈,我要看电视。”“眼睛伤不起啊,我们玩别的。”“不要,我就要看小猪佩琪。”“那就10分钟。”“好!”1个小时过去了,电视还开着。

“妈妈,我不想上钢琴课了,老师教得太无聊了。”“可都报名啦,不上浪费掉啊。”“可以改课的,我问过老师。”“那好吧,我们就改课吧。”

”妈妈,这个早餐太难吃了,我要吃糯米饭!“”糯米饭要去买!那我现在去买!“”好的!我在家看电视等你哈!”“宝贝,糯米饭买过来了!吃饭吧。”“不用了,刚才等你太久了,奶奶给我煮面条吃了。”“啊?吃过啦?吃过了就好!”

是不是都很琐碎,看起来也无伤大雅嘛。长此以往,孩子不得女皇病、霸王病才怪呢。

被娇纵的孩子不缺爱,有点被爱泛滥了,导致感受不到这样的关注他就要奔溃了。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的过程里,孩子们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操控家长为自己做事,帮自己完成心愿。那么这些人才是爱我的,我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的逻辑?可事实就是如此。家人尚且包容,到了外人眼里,这些孩子普遍口无遮拦,目无尊长。将来成人也会是些目空一切的人,觉得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稍微受到委屈必定各种报复。感恩之心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娇纵如此有害,我们又如何抚平这份亲手种上去的伤害呢?

方法看起来很简单,既然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生,既然我们不能比孩子活得命更长,那么停止这种以爱的名义娇纵,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我能行!“的信念,帮助孩子去自然体会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小挫折,并辅助他们学习如何战胜它们,并获得能力感,同时学习感恩。长此以往,那个小霸王就消失了。

为了达到“我能行!”,我另外挑选了几张正面管教的工具卡,来从根部解决娇纵这个问题,今天只做理论性的普及,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对以下工具继续展开运用的细节。

1、和善与坚定并行

该工具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础法宝,态度决定一切

面对娇纵,我们是和善过了头。那么我们要学习坚定。从感同身受的理解开始。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选择。

比如孩子要一路拍球去学校,我们先认同他的想法:“你急于练球的心情,我完全明白了。我爱你,同时在马路上不适合拍球。你是选择在家楼下练完球在去学校,还是选择到达学校后去操场练球?”孩子必然是会去做选择的。

2、花时间训练——教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该工具卡核心在于和善地边讲解边同步示范怎么做一件我们期望孩子做的事情,比如理书包。示范过后孩子确认会做了,可以转由孩子做,你指导。当孩子表明已经掌握,放手给孩子自己独立做。这里容易出现的矛盾是,讲解过程里可能发现孩子听不懂,着急了,然后出现言语上的责怪,失去了和善,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所以,花时间是这张卡的必须条件。我知道大家都很忙,和教孩子学会一生的自理能力比,哪个忙碌更重要,人生只能做出取舍,没有他法。

3、练习

该工具卡是“花时间训练“的重要部分,因为太重要了,所以独立成卡。

针对我们和孩子共同确认下来要正握的技能,学会后,增设计时器,让孩子隔段时间挑战自己的完成记录。如果长期有做的事情,进步会很明显,从而增加了他的自信心。除了熟练度能提升速度,有些环节的合并同样可以提升速度。因此在每一次的提升之后可以和孩子探讨为什么进步了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来进一步提升呢?

这是一种循环内成长方法,直到完全熟练,保持在某一个记录上才算真正吃透该技能。

4、细小步骤

该工具在教我们面对孩子挑战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任务时,拆解任务,步骤细分化。让孩子逐步体验完成阶段性任务,最后取得整个任务的成功过程。比如孩子写字可分步为:

1)示范讲解正确坐姿

2)示范讲解握笔方法

3)示范讲解字的写法,一次一个字。我们写一个,孩子写一个。依此循环。直到孩子掌握。

4)放慢节奏,有难度的任务现在的慢就是未来的快!

当孩子能完成这些分步骤时,他会感觉到“我能行!”

5、放下

该工具是让我们做个懒爸妈。而放下不是抛弃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说倒洗脚水连脸盆也扔了。我们只是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和能力还给孩子。

放下是有节奏的,孩子尚且没有被我们训练出来的技能是不能一股脑放下,孩子就慌了,这是要逼迫他一夜长大的意思了。我们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要么全管,要么全不管,然后闹出很多不愉快。所以是逐步放下,当我们花时间训练后,视情况退出。过程里孩子会因为掌握不娴熟而犯错,这是他们二次成长的机会,切切要信赖和鼓励他,相信他能从中得到智慧,训练出技能。重要的是,通过放下,我们也不用再依赖管理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了,而能有更多精力去活出我们自己。我们活得好,孩子也能感同身受的。

6、信任

该卡牌教我们把面对困难的勇气还给孩子。当我们对孩子表达信任,孩子会发展出对生活的勇气和对自己的信任。

当孩子面对一些没有生命危险的困难,我们要做到克制自己想解救他,想说教他的冲动。而只用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说:“我相信你有解决它的能力!”

孩子若成功解决,他会收复一份自信;若解决失败,他也懂得如何去面对失望。当失败后,我们必须认同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沮丧,我也会这样。同时,我依然信任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当然,难度我们大人也要有所评估,如果需要演示的,那么是可以给予支持的。轻重之间,每个家长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