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美味谷穗文刊摄影

夏李“吃货村”瞭望

2020-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李渔与他的“宴”遇

李渔(1611—1680),清代人,字谪凡,号笠翁,虽是著名戏曲理论家,但在饮食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李渔说他自己是“对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眇而言之。”在我看来,李渔的饮食观来自各地的游历,“食之未食,尝所未尝”,而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主要包括“重蔬菜、崇简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等八点见解。他不但懂美食,还能创制美食、烹饪美食和品尝美食,成为当时文化人中数一数二的美食家。

1、重蔬菜

李渔为人坦率,不受约束,频频谈论自己的饮食之道,让人刮目相看。他提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进自然也。”李渔认为,蔬菜之美主要体现在清、洁、芳馥、松脆上。他说:“声音之道,丝(弦乐)不如竹(管乐),竹不如肉(歌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又说:“食蔬菜而甘之”,等于“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对于肉食,李渔总的认识是“然望天下之人,多食不如少食。”这就是他提倡的养生之道,

2、崇简约

李渔所述食谱,几无山珍海味可言。他认为“食不多味,每食只一二佳味即可,多则腹内难于运化。若一饭包罗数十味于腹中,而物性既杂其间岂可无矛盾也。”他特别告诫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得过饱。他打譬方说:“田畴之水务与禾苗相称,所需之何,则灌注几何。太多反能伤稼,此平时养生之火候也。”

3、尚真味

李渔用膳讲究物鲜质纯,不加配料,保存其自身原有的风味。

4、主清淡

"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了。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李渔的这一饮食主张,符合现代烹调之理。

5、忌油腻

李渔认为,油腻能堵塞心窍,窍门既堵,何来聪明才智?意思是对人体的心脑器官和智力功能都有危害。此话今天看来未必科学,然而过多食用油腻食物与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肯定。

6、讲洁美

李渔认为,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xun)、曰豆芽。李渔说:“洗菜之法,入水宜久,浸透始能涤尽无遗。”《闲情偶寄》又说:“施之蔬菜瓜果,摘之务鲜,洗之务净,而每食菜叶之类,必须白绿鲜嫩”,菜要“旋摘旋烹”为好,笋要“旋掘旋烹”为佳。这些与我们今天的食品卫生标准倒有几分相似。

7、慎杀生

李渔讲的慎杀生,非佛门的戒杀,而有儒家“远庖厨”的仁心。他认为凡是与人有功的牲畜应尽量不杀、忌食,飞禽走兽等须慎用。譬如狗、牛等。

8、求食益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注重营养价值。李渔认为:“食之养人,全懒五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是铁,饭是钢”的道理。《食物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然使竟日穷年,止食一物,亦何其胶柱口腹而不肯兼爱心脾乎?”吾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为使饮馔得益,饮食不可过多、过速;饮食时要注意情绪心境,大悲大怒时不可食。对于“谷食”,李渔十分讲究米粥多样化,饭、粥、面、羹、糕、饼、粉应当相间食用,常换口味,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他对藕粉、葛粉、绿豆推崇备至,称为“妙品”。

李渔家味野味无所不晓。认为“野味之香”胜过“家味之肥”。为什么呢?他说:“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而“家味之肥,肥于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

可以这么说,李渔倡导的八个方面烹饪要义,充分体现了江南膳食的传统风格,其营养卫生、烹调技艺至今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李渔不仅懂美食,而且创美食。兰溪位于浙江中西部,虽在江南,却兼有南北交汇的饮食习惯,米饭和面条在兰溪居民饮食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其间有没有李渔的功劳,还需进一步考证。

李渔在主食上,往往能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使之生色。有佳客至,他便在米饭将熟之际略浇一点蔷薇、桂花之露。食者以为是谷米之香,惊诧世上竟有如此好米!

李渔手创“五香面”与“八珍面”。眼下,面条的烹制方式比较偏重于汤水的味,忽视了面条本身的滋味,这实在有悖于“吃面”的原义。

“五香面”与“八珍面”的烹制方法在李渔所撰的《闲情偶寄》中有过精彩的描述。所谓“五香”,那是酱、醋、椒末、芝麻屑以及焯(chao)笋、煮蕈、煮虾的鲜汁,合为五香。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粉中,后以酱、醋、鲜汁三物和为一处,以此作拌面之水。拌时需极均匀,面皮极薄,切成的面条越细越好,然后以滚水下之,其精美之物尽在面中。

至于“八珍面”的制作,是=取鸡、鱼、虾三物之肉晒至极干,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共研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与鲜汁共为八种,故称“八珍”。在制作“八珍面”的时候,鸡、鱼之肉,务取其精,稍带肥腻者不能用。因为面粉和油即散,会导致切不成丝条状。至于鲜汁,不能用煮肉之汤,而须用笋、蕈、虾汁,目的是为了忌油。

烹饪是美食的重要一环。他说:“煮冬瓜、甜瓜忌太熟,煮茄宜用酱醋不宜于盐,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也。

李渔在论笋一文中强调笋本味。“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就是说,素食适宜用白水煮,荤食适宜于用肥猪肉。

《诗•大雅•韩奕》:“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筍及蒲。”佳肴有什么? 炖鳖蒸鱼。蔬菜有什么?嫩笋嫩蒲。李渔论述鱼的烹调室,也突出鱼的鲜味。他说:吃鱼的人首先重视的是鱼的鲜味,其次菜考虑鱼肥不肥?“鱼则必须活养,旋烹即食,因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在鲜,而鲜至味又只在初熟离釡之片刻。”

品美食,李渔达到了超群甚至唯我的境界。崇尚鲜美之物,是李渔饮食的宗旨。他认为山中之笋、树上之蕈、水面之莼,都属至鲜至美的妙物,不可不食。

兰溪人喜欢吃一种雨后山上采摘的“茅草蕈”。 文献上说,茅草蕈是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王子”。兰溪属于“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多低矮丘陵,植被为一般松林、杉林居多。温润的气候,茂密的灌木、草丛,为茅草蕈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温床。从吃货的角度总结看,品相好的茅草蕈,菇圆肉厚,质嫩味鲜,香气浓郁,十分爽口,且荤炒素制两皆相宜。用来炒肉片,风味极佳,用以氽汤,其鲜无比。饭店里,茅草蕈火锅卖的异常火爆,因其性温,食客吃完后浑身暖和,足以抵御南方的寒湿。李渔赞叹说:“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此物素食固佳,拌以少许荤食尤佳,盖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李渔的独到之处是让舌之味蕾随时随地领略大自然的馈赠,并提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极其褒扬、礼赞。

水产品中的鱼、虾、蟹鳖,李渔最喜爱蟹。国人食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代。从《周礼》和晋代《字林》记载可知,我国已有两千七八百年的吃蟹历史。自古以来,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他能像李渔这样的嗜蟹成瘾,视之为命,还不多见。他每年必食,却又囊中羞涩,筹措资金只好采取零存整取的方法。每年清明前后,蟹苗还未成型,开始不间断地每天存一些钱,到了蟹成熟上市之时,便倾其所有,用来采蟹。其保存的买蟹钱被家人戏称为“买命钱”,对蟹的一片痴情毕显无余。为了蟹下市之后,还能天天过蟹瘾,他叫家人备好大瓮及米酒,用来醉蟹。爱屋及乌,他又把蟹肥味美的农历九、十月称为“蟹秋”,糟蟹的酒和瓮,命名为“蟹酿”、“蟹瓮”,就连家中专门照料此事的婢女,也易名为“蟹奴”, 并把自己誉为“蟹仙”。 阮籍是酒仙,李渔是蟹仙,从养生的角度而论,李渔似乎高明许多。

李渔嗜蟹,还精于食蟹。他在所着《闲情偶寄》中,论蟹食之美可谓入木三分:“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无一物可以上之。”对于食蟹,李渔比较讲究:“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出于蟹之躯壳者,即入于人之口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食蟹之大法。

需要指出的是,李渔除狗肉、牛肉不吃外,鳖也不太吃。也不要以为李渔喜欢美食,就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它不但以美为贵,且以俭为荣。                                                  陈水河整理于2019.6.25

1——笠翁家菜谱

两位语文老师与民间文化学者正在介绍李渔菜谱

2——李渔家粽

3——小吃(小葫芦饼干、豆酱)

小葫芦饼干

4——吃货村家宴

5——其它

太公钓鱼 水街风情 糖画艺术 蚕豌豆(俗名佛豆)

注: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李渔故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