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直播到线上教育
线上教育看起来把教育这件事的效率做了极大提升,原来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有了网络课程以后,一个老师可以对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感觉上是“哇,效率提高了一百倍!” 但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不得不拿网红直播做个对比,因为教育直播和网络主播最为类似,看上去都是一个平台,一个讲解,面对着众多的用户。但是,本质上,两种有巨大的差别。
网络直播,用户要的是欣赏和享受,感受的是新奇体验,主播们只要做好传达即可,即主播们只需要生产内容,只要内容足够精彩,符合用户预期就可以。
而我们说的教育问题,则复杂的多。 因为教学这件事,是要以用户学到为核心,而不是教师讲到就可以了。
且不说线上教育,就是常规教学,也难免遇到下面的尴尬情况。
老师费劲讲了半天,
而学生们则是
1、认为听懂了,也确实听懂了
2、以为听懂了,实际没懂
3、明知听不懂,假装听懂了
4、听懂了,但不告诉你
说白了,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有输入,处理,加输出。
A输入部分:是老师的讲解,课本的描述 (听课、看书)
B处理部分:自己的思考,逻辑的推演 (思考)
C输出部分:根据学到的原理,做出正确的推演 (做题、回答)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走一遍 A-B-C的过程,而复杂知识的学习,则需要A-B-C-A-B-C 的往复循环,也就是说学生要给老师及时反馈,然后确认是否真正听懂,只有听懂了,才算是有效的知识交付。
而线上的规模化教学只能解决输入的问题,并且还无法做好。
知识的学习分为两种,拼接式和累积式。
拼接式的知识,特点是分散,非一体式,每块独立,拼上多少,收获多少。 像是初级的物理,声、光、力、热、电,有一定的独立性。
累积式学习,像是数学和英语,需要有底层的基础,在底层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知识,构建新体系。
而真正的教育课程中,几乎不存在没有纯粹的拼接式或者累积式的科目。
所有科目都是拼接加累积的组合。
横向对比,不同科目属于拼接式,但纵向观察,每门科目由浅入深也是累积式。
并且科目之间还有交叉,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决定了所有文科的理解,数学的计算能力决定了所有理科的计算。
回看线上教育,这样的规模输出,看上去可以解决拼接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模块化分解的知识交付给学生。
但实际上,除非是最为基础的简单知识,比如加减乘除,本身不需要更底层的逻辑即可单独成立,否则,任何复杂的知识交付都需要有基础逻辑的支撑,也就是需要累积式铺垫和讲解。
这里的基本假设是
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老师知道。
就算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外界的辅助。
线上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无法做到反馈式教学,也就是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参与感。虽然线上教育也能够有一定的效果,但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说白了,具备自学能力的人,不需要教育的过程,而只需要知识的传送即可,因此,很多人可以不需要老师,只需要知识点就可以了。
因此,线上教育那部分看起来了不起的成功,无非是做了视频版的教材而已。因为,那部分具备自学能力的人,只需要知识点,至于是借助的什么媒介,不管是书还是视频,只要是点到了就可以了。
而对于自学能力不够的人,线上教育就会成为悲剧,因为,就连几十人的课堂上跟老师面对面,都没有什么参与感的学生,跑到线上对着屏幕学习,能够学出效果才怪呢。
因此,我想说的是,对于教育问题,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参与感和及时反馈,老师也只有掌握做够准确的反馈信息,才能提供最佳的传授讲解。
而线上教育平台,如果单纯为了规模效应,提高参与人数,则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就几乎为零,那么,线上课堂也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了,虽然讲得够精彩,然并卵。
讲课老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把长期不变的讲义照搬着灌输给学生,并且把这套东西拿到线上继续用,那么,线上教育也就只能继续鸡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