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患上“习得性无助”——读《社会心理学》
文/阿唐胞苷
一项研究: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可以逃避惩罚的情境中,也只会被动地畏缩。狗如果学会了自我控制(成功地逃避开最初的那些电击),会更容易适应新的情境。研究者马丁塞利格曼指出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在人类的情境中,同样存在。例如,抑郁或压抑的人变得被动,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无助的狗和抑郁的人都丧失了意志,被动顺从,甚至死气沉沉。
关在笼子里无助的狗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具体来说,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其害怕失败,极力避免做可能失败的事,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所示:
习得性无助的缘由一、习得性无助的人是怎样呢?
习得性无助的人认为失败是永久的(失败是由于能力差而不是不努力)、弥漫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个人化的,形成了恶性循环:难学——畏学——厌学——更难学——弃学,最终会导致他们放弃努力,陷入失败的阴影中,难以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的表现例如,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方面家庭环境较差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给予消极评价),虽然智力正常,但仍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认为自己是笨的,没人喜欢自己,容易自暴自弃。
1.这样的人没有自主选择权,无法体验个人控制的力量。他们没办法发挥自我的力量,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的,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正如,经常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学生,他们将糟糕的学习成绩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如老师、教材或考试题目太难。
2.这样的人经常自卑,无法感知强烈的自尊感。他们在生活中无法找到自信,有些人是因为小时候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感。比如,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画画不好、舞蹈学不会,家长经常冷言讽刺“你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小朋友什么都会,就是你,什么都不会,真丢脸!”这样的言语,伤到孩子的自尊,进而影响其长大成人。因此,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弟弟或妹妹很能干,则哥哥和姐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较大的挑战,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这时,父母和老师经常的鼓励对其帮助非常大。
3.这样的人怀疑自己,无法体会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了积极思维的力量,并提出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指的是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些任务。习得性无助的人感觉自己无法完成任务,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像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他会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无法改变自己笨的事实。
二、如何让自己摆脱习得性无助呢?
习得性无助既然是一种心理状态,那就说明,它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自我控制来改变这种心理状态。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让自己摆脱习得性无助1.找回属于自己的自控力。你可以在接受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后,想象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多想象一些积极的可能性,这样会让自己更有可能制定和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可以训练自己乐观的态度,即相信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成绩会有所提高;如果你是某公司的工作人员,坚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认为失败也是可控制的,这样会得到老板的较好评价。
2.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获得自尊。你可以慢慢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果你学习成绩不好,那就看看自己体育好不好,或者绘画如何,总之,找到认为自己能够做好的一点。如果你是在职人员,就慢慢找到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有人可能会说,我什么都不行,哪方面都做不好,怎么办?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你的擅长。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有意为之,也就是有意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这样才能让他们摆脱自卑,找到自信,建立自尊感。
3.通过点滴的成功体验找到自我效能感。你可以在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下,试着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取得一点成绩时,深刻体会当时当下的感受,让这样的感受在自己内心停留一段时间,逐渐找到“我知道自己能行”状态。例如,对于患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家长和老师的鼓励非常重要,要经常用“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你这次做的很好”这样的话激励他们。对于抑郁的人,他们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因为他们觉得生无可恋,自己没有活着的支撑,觉得自己无用。当然,对于严重的抑郁患者,需要寻求正规的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
这里需要说明自我控制与自我选择相互影响:
研究证明,促进个人控制确实可以增强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就是说,对于拥有自我控制权的囚犯(可以移动椅子、控制电视、开关点灯),会较少体验到压力,较少出现健康问题,并且较少有故意破坏的行为。
但是,当自我选择增多后,我们是不是觉得它像自由一样,越多越好呢?
更多的选择可能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因此,自我选择不是越多越好。
例如,如果让员工们免费去巴黎或者去夏威夷旅行,他们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让他们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可能就不那么高兴了。
丹尼尔·吉尔伯特论(骑士老板,提出“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不可撤销之承诺的益处。他说他以前认为做出决断之后还能改变主意是有好处的,在2002年,他改变了这一想法。他在实验中发现,人们不能撤销他们的决定时通常会快乐。实验中参与者能撤销他们的决定时,他们就会思考自己决定的利弊。而不能撤销决定时,他们就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个决定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不利的一面。同样,决定不可撤销比可以更改会令他们更满足。而讽刺的是,参与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强烈倾向于希望可以改变决定。
别让自己患上“习得性无助”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