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熟能生巧”是有前提的

2023-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宛与洛乐器

我们学琴者都知道“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这是用来形容技艺的精湛,而想要获得精湛的技术,唯有大量的重复练习。

但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重复,都会换来想要的结果。

正如《怎样练琴》一书中所说:

“只有多次重复正确的东西,而不是重复错误的坏习惯,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以下是宛与洛,结合着练琴这件事,对这句话作出的深度解析。

一、“正确的东西”都包括哪些?

①思考上的正确

首先学琴者思考的问题,不能与想达到的目标,存在太大的“偏差”。

比如,自己想在半年内,学会演奏一首5级的作品。

而自己的现有演奏水平,却是“白纸一张”,要从“0”开始。

这就是没有理性思考的结果。没有从实际考虑,完全凭着“热血”做事。

所以,想要在练琴中做到正确思考,则需要降低期望,多去考虑那些“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

②“尝试”上的正确

对于思考,之所以我说不能存在太大的“偏差”,而不是完全不能存在“偏差”,是因为想法与现实,总是有些许差距的。

所以无需担心,我们则可以在实际的练习中,多做尝试,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思考,是否有效与适用。

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的思考合理,最终都能在练习中获得一些“正反馈”。

③总结经验上的正确

学琴者即使思考对了,也找到了正确的练法,但如果不及时作出总结,或者总结得不恰当,最终也算是“功亏一篑”。

因为后续的重复练习,还是容易练着练着就“跑偏”了。

二、“刻意练习”就是“熟能生巧”的正确形式

宛与洛认为,重复“正确的东西”,其实在做“刻意练习”。

有明确的练习目的,有不断增加的练习强度,最重要的是,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与迭代练法的一整个过程。

练琴,之所以能够从“生疏”练到“熟练”,再从“熟练”练到“巧妙”,就是因为所做的重复练习,大多数都是有效的、正确的。

所以在“堆量”的过程中,最终也完成了“质”的改变,即演奏技术上,出现了明显的提高。

最后宛与洛想说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真的很难。

因为大部分学琴者,都被这一前提给“卡”住了,也就是做不到“正确”的重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