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文学创作摘抄

【菊言菊语】乡愁诗里话乡愁

2020-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雏菊

    无论是漂泊海外的游子,还是常年在外的打工者、流浪汉,对故乡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说到乡愁让人不由得会想起台湾的三位作家:席慕容,余光中,于右任。

乡愁  (中国台湾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在席慕容的眼里乡愁是清新缭绕的歌谣;是模糊的怅惘;是古树的年轮。故乡,是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唱起的歌谣;是印象模糊而怅惘的印记;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余光中眼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诗中写道:“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于右任所传达的感情要比余光中的“乡愁”更浓烈.前两节两次出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在这两句里作者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祖国占去了他整个灵魂,祖国的统一成了诗人牵挂的一切.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